甘孜州传媒中心主办       热线:0836-5124430       
点赞丨我州乡村旅游 获人民网首页刊登
2019-04-01 16:11

人民网首页刊登甘孜稿件

乡村旅游敲开四川藏区百姓的致富门 大渡河畔谱新篇

《乡村旅游敲开四川藏区百姓的致富门 大渡河畔谱新篇》

2018年,我州确定重点打造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村282个,在流域内全面实施精准脱贫攻坚、特色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乡村社会善治、乡村人才聚集、全面奔康提升七项行动。

“零散乱”的村容到“个性显”的特色民居,从“累没钱”的苦日子到“轻松赚”的好日子。甘孜藏族自治州大渡河沿岸的藏区百姓探索出高原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借力乡村旅游敲开致富门,努力成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的新典范。

种地造景两相宜 乡村旅游敲开百姓致富门

我州康定市姑咱镇章古山现代农业产业综合示范园,一个藏区现代化农业新样本。自去年5月启动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以来,康定市结合本地实际,通过企业引领、基地示范、辐射推广,探索出高原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章古山示范园区项目总规划面积1700亩,计划投入1.3亿元,最终将形成高原特色食用菌及蔬菜大棚喷灌区 、特色农林果木产业种植区、高原特色中藏药材植区、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旅游区的‘四区一园’的农旅综合发展格局。”

章古山现代农业产业综合示范园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我州泸定县杵坭乡金鸡坝村的“幸福桃源”,漫山遍野的桃花映入眼帘。一阵铜铃般的笑声从远处传来,花丛中身着汉服拍照的少女,与花海构成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和谐图景。

泸定县杵坭乡金鸡坝村幸福桃源

杵坭乡杵坭村背靠绵延青山,紧邻大渡河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特殊的区位条件造就了当地优美的自然生态。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州内外游人前来赏玩。当地村民借着乡村旅游发展的东风,纷纷办起农家乐,大步迈入小康路。

文化传承织“钱景” “洋学生”游学大渡河

藏绣、唐卡和堆绣并称为藏传佛教三大艺术,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刺绣派系之一。贵琼藏绣是藏绣中富有特色流派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贵琼藏绣不断吸多种艺术手法,技艺成熟、风格独特,已成为康巴藏区特有的文化现象。

在我州泸定县烹坝镇沙湾村,十几名“藏绣绣娘”围坐在大渡河边,飞针走线间,一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图案跃然布面。

正在刺绣的绣娘高永辉

在丹巴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一个名为登龙云合的团队发起了希望集合各界力量一起投入丹巴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云合计划”。2015年10月,该团队首先在中路乡投入启动了其社会回馈项目:藏地第一座研学旅行基地——登龙云合研学旅行基地

2018年2月5日,丹巴县中路乡乡村旅游合作社正式成立,全乡3332个村民中有80户近300人加入了合作社。为了给中路旅游合作社解决市场的后顾之忧,2015年,登龙云合团队先后开展了以国际学生为主体的大型旅游研修活动“疯狂玉米节”,举办了“小鬼当家”欧洲学生丹巴中路夏令营活动等体验活动,并将中路的研学旅游产品带到了英国伦敦WTM国际旅游交易大会。

去年三月,来自挪威班洛学校的87位外籍高中师生来到丹巴县中路藏寨,开展了为期四天的研学旅行活动。中路当地村民带领外籍师生们一起种土豆、做藏餐、拔萝卜、爬碉楼、做藏绣、跳锅庄……川西高原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底蕴让这些来自欧洲的师生们乐不思归。

“洋学生”游学大渡河

“洋学生”游学大渡河

春花夏果秋景冬养 “康养+休闲”守住绿水青山

曾经泥石外墙、低矮屋檐、坑洼泥地……破旧不堪的村舍,如今摇身一变,门庭小院的休闲式客房展现眼前。

建设中的若吉村

“去年,借着大渡河流域示范区建设的契机,康定市决定针对若吉村制定出打造‘水涧渔村’特色民居的项目,若吉村的命运才得以改写。”说起曾经的若吉村,村支部书记唐玉桥感慨万千,“‘水涧渔村’由康定市文旅投资有限公司和若吉村宏盛枇杷休闲观光合作社为主体组建公司,吸纳村民入股,‘联手作业’打造。”

“‘水涧渔村’将以大渡河野钓、水果采摘、康养休闲为主题,以公司+农户的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春来踏青赏花、夏来乘凉摘果、秋来观景赏月、冬来休养生息,无论哪一个季节到这里来,都不会让人失望。”时济乡书记徐超充满信心地说,在“康养+旅游”的模式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依托美景做好文章。

乡村旅游敲开甘孜藏区百姓的致富门

大渡河畔将再谱新篇


编辑:肯布

信息整合:人民网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0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