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传媒中心主办       热线:0836-5124430       
“两路”精神 甘孜印记丨㉝如何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白玉县比柯沟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
2024-10-06 18:50
2024年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就“两路”建成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弘扬“两路”精神10周年。穿越世界屋脊的两条公路,宛如洁白的哈达,将雪域高原和祖国大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

70年前,绵延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穿越历史和未来,同时通车拉萨。11万藏汉筑路军民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世界屋脊,跨怒江天险,攀横断山脉,渡通天激浪,越巍峨昆仑,创造了世界公路建筑史的不朽奇迹。

70年来,“两路”已然由交通物流大动脉,发展成为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大走廊、文化交流大走廊和民族融合大走廊。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频道走进甘孜推出“两路上高原”融媒体特别报道;四川日报社、西藏日报社和青海日报社联合推出“向云端——寻路川藏线上的中国”大型行走调研报道;中共四川省委党刊《四川党的建设》、中共重庆市委党刊《当代党员》联合推出“行走川藏看变化”主题采访。各家中省媒体行走川藏路看甘孜巨变,用镜头和笔触聚焦甘孜,深度深入川藏线上甘孜州的每一个角落,以媒体视角生动展现了一代代甘孜儿女顽强拼搏、切身传承“两路”精神和甘孜州这70年在经济、文化、旅游、医疗、教育以及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的巨大变迁和发展。








甘孜州传媒中心《“两路”精神 甘孜印记》栏目分期展示中省媒体的报道,用文字、图片、短视频、AIGC等多元产品形态,展现川藏公路甘孜沿线发展新亮点,探寻民族团结新风尚,挖掘“两路”精神新表达,向世界呈现一个新时代川藏路上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甘孜。



“两路”精神 甘孜印记


跟随《四川党的建设》《当代党员》联合推出的


“行走川藏看变化”

一起看看

如何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

白玉县比柯沟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


饮用水安全关系千百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你知道饮用水安全如何保障吗?人民群众对饮用水越来越高,如何确保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水源地保护有哪些特色?白玉县比柯沟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有自己的答案。


白玉县比柯沟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因位于白玉县建设镇亚通村比柯沟而得名,于2023年取得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批复,2018年9月调整取水口坐标及合理划分保护区并取得批复,水源地供应白玉县城区约8000人的用水量。


更新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警示牌、界桩、宣传牌、防护网、大门,安装水源地监控设施及监控终端设备,并对河道沿岸(包含边坡)进行生态恢复和河道清理,建设河道人工拦截和沉淀堤坝……白玉县实施比柯沟、磨房沟、木工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了全方位改善。相关费用从哪里来呢?得益于2022年取得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281万元。


白玉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比柯沟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实现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封闭式管理,有限限制保护区内人类和动物活动,生态环境质量及饮用水水质得到进一步保障,初步构建起“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6个分散式饮用水源地”共同保护大格局,形成了住建、生态环境等行业主管部门统筹联动的长效监管保护机制,基本做到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环境优美、水质优良。还制定《白玉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监管体系,有效防范饮水安全风险。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切实做好1次/季度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截至目前,白玉县比柯沟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水质达标比例达到100%。


更多“两路”精神 甘孜印记系列报道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图片

来源/ 藏地阳光

编辑/ 风风

责编/ 王凤

审核/ 贺文怡

监制/ 谭荣皓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0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