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传媒中心主办       热线:0836-5124430       
奋进甘孜 产业富民丨色达县老人巴德:从贫困户到“网红”的距离
2020-06-11 13:12

高原日升 百业兴盛

各族儿女 共襄盛世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

甘孜大地写下辉煌

七十年来,甘孜州各族儿女历经艰辛、勇于开拓、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进,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纵览甘孜大地,回首七十年,栉风沐雨中,全州最后一条乡级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三座机场屹立高原……无数成就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这是历史的的留痕,更是甘孜人坚韧不拔、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跨越发展的例证!

让我们行走甘孜

看看属于我们甘孜人的奋进之路

奋进甘孜产业富民


巴德叔叔和他的网各直播

近日,色达县融媒体中心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眼前的这位老人叫巴德,家住县城附近,虽然来的次数不多,但是色达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的小编们却对他非常熟悉。

色达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编辑刘文雯告诉记者,这个巴德叔叔经常来电视台,刚来的时候他就说他想学新媒体关于抖音上的那种直播。

一个连智能手机都玩得不太转的58岁老人要开直播,当网红,第一次听到巴德这个愿望,新媒体的小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巴德:我加入了直播,但是我不会用这个直播软件,如果你们愿意帮我的话,我自己想学,也很乐意学。

刘文雯说:“巴德叔叔特别的好学,基本上隔三差五就来我这里学习,问我们该怎么去做直播。”


看到眼前这位自信开朗、一心想当“带货主播”的老人,很难想象他曾经是一名住在土坯房里终日为生计发愁的贫困户。2017年前,巴德住在色达县康勒乡打西二村,一家5口挤在不足10平米的土坯房内,房子墙体倾斜、几近垮塌,不仅饱受于风霜雨雪的摧残,还日夜担惊受怕,加上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

巴德说,他从13岁的时候开始做石刻,当时经济不发达,交通也不便,孩子上学很困难,离学校很远,没有上学的条件。

2014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色达县把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之举,先后投资4.04亿元,新建和改造住房6387套,建成泥朵、大章、大则、年龙、色柯等6个易地移民集中安置点。紧靠县城的色柯镇安康社区,是甘孜州安置规模最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如今,来自该县17个乡镇的326户贫困群众,在这里享受着全县最便捷的基础条件、最优质的公共服务,从“牧民”变成了“市民”。

受益于色达县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2017年10月,巴德一家搬进了安康社区,住上了“小别墅”,当地党委、政府还帮他就业务工,他还在家中开起了缝纫店,专为别人量身定做臧装,每月都有了稳定的收入,巴德一家也于同年4月成功脱贫。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有着一身技能的巴德开始在心里打起了如何发扬色达民族文化的算盘。

最近,看到儿子经常在网上看直播、买东西,巴德就萌生了直播的念头,于是也就有了之前发生在色达县融媒体中心的那一幕。


巴德:我做直播不仅仅为了改善生活,最主要的原因是传承格萨尔石刻文化艺术,把源远流长的格萨尔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感恩

最近巴德耗时一个多月

用自己的石刻技艺雕刻了一副特别的石刻作品

巴德说:“ 习近平主席对我们老百姓、贫困户非常的关心,想从内心表达由衷的感谢。虽然很难刻,刻的时候需要选择光滑的石头,把轮廓画上去,然后用刻具慢慢刻,刻完后上色,整个过程虽然很复杂,但我心里很想刻。”

巴德一家的变化只是色达脱贫攻坚带给贫困群众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的强力推进下,农牧民赶上了新时代,享受到了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尽管巴德离“网红”还有一段距离,但随着各项惠民帮扶政策的落地落实,我们相信像巴德这样的农牧民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记者:色达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星洁

责编:文妞儿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0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