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传媒中心主办       热线:0836-5124430       
历史|红军长征曾这样走过康巴白玉
2018-11-25 09:56

一支红色的军队

为北上抗日

从云南进入甘孜藏区

用红色的火和红色的理想

在金沙江岸拍云崖暖

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

1936年的6月

这支军队

用17天的时间

基本走过白玉全境

在这里他们得到了

当地藏族民众支持和拥戴

扩大了革命的思想

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走过盛德白玉的是哪支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

    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军团是1930年7月至9月间, 由在湘鄂边由贺龙任军长的红三军和段德昌率领的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合组成, 以贺龙为总指挥、周逸群为政治委员。红六军团以湘赣苏区为依托, 成立于1933年6 月。

    1934 年10月, 由任弼时、肖克、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 辗转抵达了川黔边, 与红二军团会师。此时,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 已开始长征。红二、六军团为作战略策应, 进行巩固和发展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斗争。至1935年夏, 根据地在东西600余里、南北240余里的地区,建立了10多个县级政权, 控制区域人口约200万。部队发展到4个师12个团, 约2.1 万人, 地方武装数千人, 吸引了一二十万国民党军, 减轻了在黔、滇长征的红一方面军的压力。在红一方面军北上陕甘后, 湘鄂川黔苏区是长江流域中南、东南地区的唯一规模较大的革命根据地。

    蒋介石政府视之为心腹大患, 于1935 年9月始, 纠集20余万兵力, 进行“围剿”。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在辗转得悉中央北上陕甘的消息后, 红二、六军团领导人决定: 部队进行战略转移, 向红一方面军靠拢。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在总指挥贺龙的家乡湘西桑植刘家坪地区, 踏上了长征的艰苦征程。

    以红二、红六两个军团为基础,1936年7月在甘孜组建红二方面军,为中共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军之一。

长征时期的贺龙(前排左)、任弼时(前排右)、关向应(后)


穿越如水的时光,回到1936年。从1936年6月14日到6月30日,红二军团贺龙、任弼时等率红军从巴塘经过白玉沙马、盖玉、绒盖进驻白玉县城,休整5天后,取捷径经噶陀寺、河坡、热加、赠科向甘孜挺进会师,期间所发生的真挚又感人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白玉人民和红军的感情和友谊。


      1936年6月14日,由贺龙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军团直属机关和红四师从巴塘县党村经郎翁、措翁、郎加、莫西等地翻越欧帕拉雪山进入白玉县境沙马乡,红军受到了热情地欢迎,并在沙马乡休整,期间贺龙、任弼时、萧克、肖克、关向应、李达、甘泗淇等人到邓朱多温泉洗浴休整。

     温泉就在现巴白路旁不远处,原有泉眼已干涸,附近又有新的温泉泉眼,洗浴人络绎不绝,现在该处拟建旅游综合服务站。


欧帕拉雪山

    6月15日,派先头部队到盖玉与盖玉大头人洛绒彭措(1906—1960)和康翁寺联系。17 日, 该部红军经沙马乡的门嘎、瓦西, 与来迎接的“ 西康宣慰使署” 地方武装组长邦达多吉( 1906—1974 ) 、洛绒彭措一道, 进驻白玉县境的盖玉头人官寨——朗嘎定官寨、康翁寺。康翁寺当时的活佛是彭措多吉,管家降拥西绕和降拥登珠负责接待红军,洛绒彭措也为热情地接待红军,为红军洗尘。

康翁寺@范河川

     康翁寺位于白玉县盖玉乡打一西村,海拔3400,系藏传佛教宁玛派寺庙,为州级文保单位。康翁“康之中心”之意,存元代法王根却切拨手笔经文等珍贵文物。


    6月18日,红二军团兵分两路, 其一部从康翁寺出发, 经大一西, 沿着金沙江山边, 翻越4921 米的米拉山到斜塘, 至绒盖乡,一路顺利。另一部, 则从盖玉头人官寨出发, 由亚达、洞中翻越4902 米的亚热拉山顶, 抵达章都乡边坝一带。

米拉山山顶@范河川

    两路部队于19日汇聚白玉县城, 开始休整, 并等待红五师、红六师的到来。23日, 红五师、红六师在突破巴塘沈凤威、傅德铨层层封锁之后, 也由党村经沙马、盖玉翻越4921 米的米拉山、斜塘、绒盖乡, 到达白玉县城。在白玉县城修整了5 天。至此, 红二军团已经全部胜利会师, 分驻白玉寺与寺下坝子。

红军到白玉寺

   红二军团分驻白玉寺与寺下坝子期间,贺龙拜访了白玉寺主持活佛呷玛腾确宁布,受到寺庙和百姓的热情款待和欢迎。寺庙派达科村村民为红军的马匹送草料,并支援了红军一批粮食和3匹好马。贺龙为寺庙写了一填充感谢信加盖章,如今贺龙驻地遗址尤存。信的内容大意是:红军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北上抗日,在此得到活佛和寺庙众僧的大力支持,十分感谢斯德活佛和寺庙的深明大义与爱国精神,贺龙代表中央表示感谢!25日凌晨, 红二军团大部队出发, 白玉寺管家活佛达瓦亲自送行。在白玉寺安排的向导其麦的带领下, 经过达科山、多尼山, 前往河坡嘎拖寺。


     白玉寺,位于白玉县建设镇麻通村,海拔3030米,系藏传佛教宁玛派寺庙,属州级文保单位,于清康熙十四年(1657年),由根绒协绕创建。

素材来源@网络

红军到噶陀寺

      25日,红二军团在寺庙安排的向导带领下,太阳没有出来时开始向当时白玉县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噶陀寺方向前进。达科山上全部是红军战士,十分的壮观,一直到太阳出来很久才在山顶消失。

     傍晚,红军从多尼山上下来到噶陀寺庙,寺庙点燃柏丫烟,鼓乐齐奏,斯德活佛亲自迎接贺龙一行的红军,给贺龙、任弼时、肖克、关向应、李达、甘泗淇敬献哈达。夏克刀登派来河坡头人,昂戈琼也来到寺庙迎接红军。寺庙管家登果多吉负责接待事宜,在噶陀寺红军休整四天,在寺庙和昂戈琼的协调下红军购买了足够的粮食和骡子,寺庙也送给红军粮食3000斤、酥油600斤。也正因为放松,在噶陀寺驻扎的红军不慎失火烧毁了一间住宿的僧房,红军领导贺龙亲自调查原因,处理了失火者,并赔偿火灾损失50块大洋。深受群众称赞,在这段时间红军受到了河坡群众热情的欢迎,战士们得到了充分地营养补充和身体休息,同时,寺庙为红军照顾了伤病员。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

    噶陀寺,位于白玉县河坡乡公布村半山腰,海拔约4100米,距县城51公里,属藏传佛教宁玛派寺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与1162年。


红军离开白玉

    6月29日,红二军团在向导泽翁的引导下浩浩荡荡经河坡、热加到赠科。休息一晚后第二天一早就向甘孜出发,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二军团抵达甘孜绒巴岔大金寺时,受到红三十军八十八师、波巴中央政府代表及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碧水苍山》一书,生动地记载了红二军团及军团总指挥部指战员到绒巴岔时的激动心情。书中这样描述:“6月30日下午,东边天际出现了一座喇嘛庙。在这个走了半天还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能看到这么一座建筑,大家都很高兴。同志们互相鼓励说:加油啊,快到甘孜啦!我们快要见到中央红军啦!喇嘛庙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了。我们逐渐看到寺庙周围还有一些低矮的房舍,庙前大路两边站了不少人。再往前走,听到人群传来阵阵欢呼声和口号声:“向转战湘鄂川黔滇的红二、六军团战友致敬!”“中国工农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我们走近前来欢迎的人群,一队队服装整齐的红军战士向我们热烈鼓掌。男男女女的藏族同胞,穿着鲜艳的长袍和筒裙,甩着长袖,有力地蹬踏地面,载歌载舞。

素材来源@网络



1936年6月17日,贺龙率红二军团到达白玉县城时的照片。
红军长征已成为历史
但红军长征沿途的风景依然美丽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感受长征沿途
欣赏那一抹难以忘怀的景

红军长征沿途美景

巴巴沟

山岩父系部落村

巴巴之心

神山仙瀑·日扎瀑布

深岩碧水·小欧措

山岩·多姆神峰

山岩·欧青哈德山

沙马吼泉

路途难,人心齐;路途险,情意浓

白玉与红军相容相合

共同在长征路上留下坚毅的脚步

八十三载栉风沐雨,八十三载春华秋实

流年为历史的记忆烙上时代的印迹

今天,我们依然走长征路,怀白玉情

一路赏白玉美景!

来源:白玉县电视台 白玉旅游

编辑:凤妹儿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0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