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县位于甘孜州西部。南北长约260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面积8186平方公里(2013年)。是金沙江中游东岸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东与理塘、乡城两县接壤,南与得荣县毗邻,西以金沙江中心与西藏的贡觉、芒康县和云南的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相连。
《40年同框》系列,今天推出第9期——
高原鹏城——巴塘
老照片:旧时的河西桥,拍摄于年代1960至1980年,这个是当时巴塘县的主桥,连接河西和城镇,。木质结构构成,也是巴塘八大风景之一板桥垂钓。河西桥是巴楚河的主桥,当时的河西桥只能通过人、牛、马,车辆不能通行。
新照片:拍摄于2018年,巴塘地震后开始重建,前后修建了几次,最后一次是修建于1998年。现如今的河西桥可通行大中型车辆,极大便利了巴塘人民的出行。
老照片:修建于巴久河之上的旧援越桥,拍摄于1989年前,是巴塘县的主桥,同时也是国道318的主桥梁,具备通车条件。此桥连接巴塘县竹巴龙乡和南区三乡一镇,是通往西藏,云南的重要桥梁。
新照片:新援越桥,拍摄于2018年,在原址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建,比以前旧桥的高度提高了18米左右,四辆车可以并行,通车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巴塘县共有两条主河,巴楚河和巴久河,架在两条河流上的河西桥和援越桥历经多年岁月的洗礼,几经修复与重建,饱经风霜却也沉淀了历史。是巴塘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信息互通、对外发展的纽带。
老照片:旧南大门:拍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南大门是巴塘县当时的地标建筑之一,由泥土和石块堆砌而成,将巴塘县城和架炮顶村连接在一起。
新照片:新南大门:拍摄于2018年,历经岁月洗礼后的南大门是巴塘历史的见证者,重建后的南大门依然是巴塘县城通往架炮顶村的重要连接点。由双流县援助的地邬乡新村也在近年搬迁至架炮顶村。
老照片:老街: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的巴塘老街,是当时最具民族特色的街道,青石板铺的路虽然凹凸不平,但极具乡村气息,承载了许多老巴塘人的记忆。
新照片:老街:拍摄于2018年。今年老街改造为了巴塘的特色步行街,改造后的老街比以前宽敞了许多,街道两边的新藏房整齐矗立,民族特色的街灯晚上明亮温馨。
巴塘
为甘孜“南大门”
因地形类似展翅的大鹏故称为“鹏城”
因气候温暖被誉为“高原江南”
因富有特色的巴塘弦子被称为“中国弦子之乡”
因在十八军进藏中功勋卓越被称为红色藏乡。
如今,巴塘县干部群众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构建以脱贫攻坚为主体,发展和稳定、产业与事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总体格局,突出“脱贫奔康、基础攻坚、产业增效、民生普惠、依法治理”工作重点,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投资促进和项目建设为支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朝着“一带一枢纽两基地三高地”的小康巴塘、开放巴塘、法治巴塘、绿色巴塘、幸福巴塘目标奋勇前进。
注:原文中所使用的老照片由巴塘县朱丹老师拍摄,由朱丹老师后人提供
编辑: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