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8)日,我国第一高土石坝水电站、我国海拔最高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至此,两河口水电站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两河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是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在雅砻江中游开发的龙头水库电站,是国家和四川省重点工程、西部大开发优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战略工程,也是西南六大水电基地投产的第一个龙头水库电站、四川省内库容最大的水库电站。
两河口水电站核准投资总额664.57亿元,总装机300万千瓦。电站大坝为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坝高295米,是我国第一高土石坝。两河口水电站平均海拔3000米,是我国水电开发向高海拔寒冷地区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自2021年9月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以来,两河口水电站累计提供绿色电能超过23亿千瓦时,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重要组成部分,促进风光新能源大规模开发与消纳,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雅砻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南麓,流经四川省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市,干流全长1571公里,天然落差3830米,在全国规划的十三大水电基地中排名第三。根据国家授权,由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投集团)和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国投集团控股的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全面负责雅砻江梯级水电站的建设和管理。经过综合分析和科学论证,雅砻江公司确立了“雅砻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四阶段战略”,在雅砻江干流规划开发22级水电站,装机容量约3000万千瓦。同时,为助力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雅砻江公司在水能资源开发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新能源及抽水蓄能开发“四阶段”战略。根据国家规划,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总规模超8000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发电超4000万千瓦、抽水蓄能发电超1000万千瓦。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之一。该基地已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拥有高坝大库的两河口水电站是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电站全部投产后,使雅砻江流域整体开发价值得到极大提升。通过两河口等梯级水电站的优化调度和快速调节,可以将随机波动的风电、光伏发电调整为平滑、稳定的优质电力,借助水电外送通道打捆送出,有效破解风能、太阳能开发和消纳难题,实现雅砻江流域水风光清洁能源协同开发和优势互补。
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后,雅砻江公司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950万千瓦,是四川省内最大的发电企业。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全部建成后,每年可贡献清洁电能超2200亿千瓦时。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为助力国家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全国调节效益最好的水库电站,使雅砻江成为全国调节性能最好的大型河流,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两河口水电站水库总库容108亿立方米,是雅砻江流域梯级电站中唯一的多年调节水库,是四川省内最大的多年调节水库,也是全国调节效益最好的水库电站。随着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两河口高坝大库的效益完全发挥。两河口水电站与雅砻江干流已建成的锦屏一级和二滩水电站形成三大联合调节水库,总调节库容高达148亿立方米,带来极强的径流调节能力,使雅砻江成为全国调节性能最好的大型河流。通过两河口等水库的调节能力,雅砻江干流水电站平枯期电量和汛期电量将持平,甚至超过汛期电量。
两河口水电站年发电量约110亿千瓦时,通过科学调度、补偿调节,在不增加投入的条件下,两河口水库可为雅砻江中下游、金沙江下游和长江干流电站产生巨大补偿效益,增加平枯期年发电量约342亿千瓦时,是两河口水电站自身发电量的三倍,超过2021年四川省全社会用电量的十分之一。两河口水电站发电量大、补偿调节能力强的特点,可以有效缓解四川电网“丰余枯缺”矛盾,对促进四川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两河口水电站作为川渝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的骨干电源,其全部投产,为川渝电网环网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供应,构建川渝一体化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两河口水电站水库是国家规划的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骨干水库。两河口,与锦屏、二滩、白鹤滩、乌东德、三峡等工程共同作用,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的洪水,保障中下游防洪安全。通过发挥两河口多年调节水库的作用,在枯水期增加下泄流量,可改善金沙江及长江部分航道的枯水期航运条件,提升长江航道航运的安全性和通航能力。
我国水电开发迈向高海拔寒冷地区的标志性工程,是全球水电行业的重要里程碑。
两河口水电站施工区平均海拔3000米,工程建设面临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与挑战。雅砻江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闯世界水电“无人区”,通过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走出了一条“集智创新、联合攻关、深度融合”的道路,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向高海拔寒冷地区发展。
两河口水电站建设期间,雅砻江公司累计投入科研经费超过18亿元,获得128项专利,采用10余项新材料、20余项新技术、30余项新工艺以及多项新设备。工程建设开创9项世界之最,多项关键工程特性指标位居国内外同类型项目前列,填补了“高海拔寒冷地区300米级特高土石坝冬季施工和300米级特高土石坝安全监测”多项空白,攻克了“高海拔超高流速泄洪系统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大泄洪功率下大规模防冲旋挖桩群施工关键技术”等多项世界难题。
两河口水电站实现了大坝建设由数字化向智能化的跨越,推动我国高土石坝施工进入“无人驾驶”时代,开创并引领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智能化的新方向。两河口大坝心墙冬季施工属于我国首次系统性解决高土石坝季节性冻土施工难题,为高海拔地区建设特大型水电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大坝建设实现了特高心墙堆石坝全方位、全过程变形监测,创造了国内300米级高心墙堆石坝安全监测新纪录。两河口水电站的引水发电工程是目前水电工程规模最大的免装修混凝土建筑群,开创了中国水电站全面使用免装修混凝土的先例。
攻克高海拔大型水电站机组制造安装技术难题,机组运行指标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在3000米海拔下,两河口水电站单机50万千瓦大容量水轮发电机组生产制造面临多项技术空白,特别是高海拔带来的线棒防电晕等行业技术难题。同时,两河口水库库容大,蓄水周期长,机组长期在低水头工况运行,给机组转轮核心部件稳定性带来极大考验。
雅砻江公司整合设计、监理、主要设备生产厂家、设备安装单位等各方资源,联合攻关,解决多项关键技术难题,为两河口设备高质量制造、安装提供了技术保障,相关科研成果也推动了行业技术发展。
以两河口定子线棒研制为例,在两河口定子线棒研发成功前,行业对2600米海拔以上大容量机组定子线棒电晕发生规律的认识还是一片空白,没有相关制造应用先例。雅砻江公司积极投入资源进行联合专项研发,对防晕带材料多种组合及线棒防晕结构进行大量探索和试验。历时九个月,两河口发电机定子线棒最终研制成功,实现了发电机高海拔定子线棒绝缘关键技术重大突破,一举创下高海拔大型机组定子线棒防晕技术的世界第一。成功研发高性能转轮,首次采用“双反C型翼型长短叶片结构”,优化模型和结构设计,扩大了稳定运行范围,平均机组超出力和低水头稳定运行能力增加10%。
两河口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质量、运行数据全部达到并远超国家规范要求,机组安装运行数据达到国内一流水平。6台机组摆度均控制在100微米以内,振动均在30微米以内。其中2号机组摆度控制在40微米以内,相当于1根头发丝直径的二分之一,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树立了大型机组安装运行的新标杆。全部机组在完成72小时试运行后,机组无任何安全隐患和质量缺陷,开创了国内全部大型机组免维修转商运的先例。
央企和地方合作开发建设国家重大工程的典范,对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两河口水电站建设高效推动了雅江、道孚、理塘、新龙库区四县基础设施跨越式升级,积极推进了库区四县财政收入显著式增长,为库区脱贫群众增收提供了有利支撑,对我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两河口水电站建设期间拉动甘孜州地区生产总值超130亿元,为甘孜州财政贡献税费约60亿元,每年直接带动就业约2万人。两河口电站全部投产后,每年可继续为甘孜州贡献税费超6亿元,有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电站建设过程中,雅砻江公司投资121亿元,用于电站周边及电站库区基础设施复建升级,库区老百姓实现了土路到油路、油灯到电灯、水桶到水管的跨越式发展,还带动地方建材、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祁宁春表示,“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的关键窗口期,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电力企业之一,雅砻江公司始终把清洁能源开发、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作为首要责任,主动担当端牢能源饭碗的主力军,坚决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雅砻江公司将充分发挥“一个主体开发一条江”的独特优势,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以两河口水电站为战略支点,流域化、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推动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建设,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做出积极贡献,为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丽四川发挥支撑作用。同时,雅砻江公司将把流域清洁能源开发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绿色引擎”,将“为民造福”“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最重要的价值追求,不断探索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益共享新模式,助力脱贫地区走向全面振兴。
全媒体记者/ 陈伟 李竹 陈辉 黄炼
编辑/ 黄炼
责编/ 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