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动物
是指在自然界较为珍贵和稀有的动物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出现了
不同程度珍稀动物灭绝的问题
为此,国际上将每年的4月8日定为
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甘孜州地域辽阔
既包含海拔千余米的河谷地带
也拥有海拔六七千米的大雪山
高差达六千多米
复杂地形与特殊气候的结合
使这一地区的
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监测数据显示
全州现有野生动物34目106科652种
哺乳类有8目26科125种
鸟类有20目65科436种
爬行类有1目4科31种
两栖类有2目6科30种
鱼类有3目5科30种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26种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4种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2种
鸟类资源有447种,约占全省60%
近几年甘孜州曾多次发现
白臀鹿、白唇鹿、猞猁等
国家级保护级动物的活动迹象
这意味着州内生态环境正处于健康发展的状态
近年来
甘孜州各级林业部门
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使得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得到改善
各类野生动物种类种群呈恢复性增长趋势
接下来
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
咱们甘孜州有哪些珍惜动物吧!
白臀鹿
4月20日下午15时左右,色达县年龙乡日撒玛村牧民呷尔秋在德忠沟护林防火巡山时,意外拍摄到大批野生白臀鹿群,大约两百余只,在雪山上追逐嬉戏,甚为壮观。
据呷尔秋介绍,看到这群白臀鹿时,它们刚从河边喝完水,沿着雪山一路追逐嬉戏,寻找没有被积雪覆盖的地方觅食。
科普小知识
白臀鹿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是马鹿的川西亚种,背纹黑色,臀部有大面积的黄白色斑,覆盖整个臀部,故称“白臀鹿”。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
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它的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动物,栖息地海拔在3500-5000米,是仅存于青藏高原的珍稀野生动物之一。
藏野驴
藏野驴是所有野生驴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平均肩高为140厘米。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头部较短,耳较长,能够活转动。吻端圆钝,颜色偏黑。全身被毛以红棕色为主,耳尖、背部脊线、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颜色深,吻端上方、颈下、胸部、腹部、四肢等处被毛污白色,与躯干两侧颜色界线分明。它们外形似骡,体形和蹄子都较家驴大许多,显得特别矫健雄伟,因此在当地人们常常把它们叫做“野马”。
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的玉树、果洛、海北和海西州,甘肃的阿克塞、肃南、南北和玛曲,新疆的阿尔金山等地,西藏北部和四川西部也有分布。
白唇鹿
2020年3月5日,有网友在石渠县真达乡自然保护区拍摄到大批野生白唇鹿群,在雪山上追逐嬉戏,甚为壮观。分分钟这段视频刷爆朋友圈,网友们的视线被这一萌萌的高原精灵吸引。
科普小知识
白唇鹿体形高大,体长约2米,通体被毛十分厚密,毛粗硬且无绒毛,毛色在冬夏有差别。鼻端两侧、下唇记下颌白色。在臀部尾巴周围有黄色斑块,因此当地人也称它为“黄臀鹿”。雄性白唇鹿具角,角的主干扁平,故也称其“扁角鹿”。
仅在中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高山草原地区,包括了青海、甘肃、四川西部、西藏、云南北部五个省。
猞猁
2018年9月18日,道孚县森林公安多吉在泰宁、玉科自然保护区巡查时,发现了一只疑似在觅食的野生猞猁。此次正面接触,多吉与猞猁相距不到10m,但这只猞猁好像对人类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趣,停留了一会儿就悠闲的离开了。
科普小知识
猞猁属猫科,体型似猫而远大于猫,体粗壮,尾极短,其体长可达1.3米,身上有豹纹斑点,以鼠类、野兔等为食,也捕食小野猪和小鹿等,属于中等猛兽,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地区。猞猁因皮毛极其珍贵,曾遭受疯狂捕杀而濒临灭绝,目前已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藏酋猴
藏酋猴是中国猕猴属中最大的一种。体长61-72厘米,尾长7厘米左右,体重12-18千克。头大,颜面皮肤肉色或灰黑色,成年雌猴面部皮肤肉红色。
成年雄猴两颊及下颏有似络腮胡样的长毛。头顶和颈毛褐色,眉脊有黑色硬毛;背部毛色深褐,靠近尾基黑色,幼体毛色浅褐。尾短。颜面部仔猴为肉色,幼年白色,成年鲜红,老年转为紫色具黑斑或为黑色。
藏酋猴是中国特有物种,分布于中部地区,东至浙江、福建,西到四川,北达秦岭南部,南界为南岭。

水鹿
2021年11月23日,在色达县霍西乡境内发现一只水鹿,工作人员随即用手机记录了水鹿的景象。视频中水鹿体型健硕,反应敏捷,正在悠闲“漫步”。
科普小知识
水鹿感觉灵敏,性机警,善奔跑,所以只要有风吹草动,基本上就会乱跑,逃离可能存在威胁自己的地区,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雄鹿长着粗长的三叉角,最长者可达1米,毛色呈浅棕色或黑褐色,雌鹿略带红色。

岩羊
2021年1月14日,炉霍县摄影爱好者东洪泽玖在攀登炉霍尖尖山时,却不想在这里遇见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羊撒欢追逐的场面。13只岩羊,在山头晒太阳、吃草奔跑嬉戏,岩羊见到生人也不害怕惊慌,时而小跑,时而漫步,有的站立眺望远方,有的与朋友“窃窃私语”,有的时不时回头看看拍照的人,在镜头前卖萌。
科普小知识
岩羊又叫崖羊、石羊、青羊等,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在海拔2100—6300米之间的高山裸岩地带,有较强的耐寒性。以青草和各种灌丛枝叶为食,性喜群居。常十多只或几十只在一起活动,有时也可结成数百只的大群。

狼群
2022年2月8日,色达县泥朵镇东然村工作人员发现一群野生狼在山上散步觅食的场景,成群结队的野生狼雪中雀跃,一副悠闲模样,与皑皑雪山相映成趣,这些狼群为雪后的泥朵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风韵,描绘着一幅自然生态和谐的画卷。
科普小知识
狼,或称灰狼,哺乳纲犬科动物,分布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狼是现存生犬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狼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头腭尖形,颜面部长,嗅觉听觉发达,犬齿及裂齿发达。毛粗而长,爪粗而钝。毛色随产地而异,多毛色棕黄或灰黄色,略混黑色。栖息范围广,适应性强,通常群体行动。

黑颈鹤
2021年4月5日,记者下乡途径我州色达县大章乡下多村的一片湿地时,偶遇两只正闲庭信步、悠然自得“散步”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看到记者一行,两只黑颈鹤也并不惊慌,任由大家拍摄,尽情的展示着它们优美的步伐。
科普小知识
黑颈鹤,大型涉禽,体长110-120厘米,体重4-6千克。颈、脚甚长,通体羽毛灰白色,头部、前颈及飞羽黑色,眼先和头顶前方裸露的皮肤呈暗红色,尾羽褐黑色。头顶,三级飞羽的羽片分散,当翅闭合时超过初级飞羽。虹膜黄褐色,嘴肉红色,尖端沾黄,腿和脚灰褐色。
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除繁殖期常成对、单只或家族群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活动,特别是冬季在越冬地,常集成数十只的大群。主要以植物叶、根茎、荆三棱、块茎、水藻、玉米、砂粒为食。繁殖于拉达克,中国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北部一带,越冬于印度东北部,中国西藏南部、贵州、云南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

亚洲金猫
记者从甘孜州白玉县察青松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近日保护区工作人员区内安放的对红外相机进行回收和拍摄数据统计中,首次在察青松多保护区内发现了亚洲金猫的踪影。红外相机拍摄到该影像的时间为2018年7月16日,发现亚洲金猫活动的区域位于保护区扎呷寺后山上,海拔约4300米左右。这也是保护区继金钱豹、白唇鹿、黑颈鹤、黑熊等后首次采集到的又一物种影像。
科普小知识
亚洲金猫是中等大小的猫科动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和东南亚地区。食物种类主要是啮齿类、亦包括鸟类、幼兔和家鸡,以及麂和麝等小型鹿类。而此次获得亚洲金猫影像,将进一步完善了察青松多保护区本底影像资料。

灰雁
2019年4月22日,白玉县林草局保护区工作人员,在离县城20多公里的章都湿地开展监测时,发现灰雁1只,这是白玉县首次监测到该物种迁徙的清晰影像,属白玉县发现的新分布物种。
科普小知识
据了解,灰雁,鸭科雁属三有野生动物。3月末至4月初成群从南方越冬地迁到中国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北部地区繁殖。根据章都湿地的地理位置,应当为云南越冬种群通过金沙江河谷迁徙到青海石渠方向时因体力不支暂时停留的个体。

黑熊
2021年。道孚县甲斯孔乡故拥村村民发现一只黑熊在林草间“玩耍”,并用手机记录了这只“憨熊”自娱自乐的样子。只见一只体型健硕的黑熊原本一边悠闲的在林草间散着步,一边在草丛里翻找东西,当听到附近人声后,便像受惊的小孩一样,加快脚步在林草间跑动了起来,不一会儿便消失在了视野中。
科普小知识
黑熊是一种森林性动物,活动范围广泛,喜欢选择食物资源丰富、人为活动干扰少、森林生态环境好的山地寒温地带作为栖息地。黑熊有垂直迁徙的习惯,夏季栖息在高山,入冬前从高海拔地带逐渐转移到低海拔地带;黑熊的嗅觉和听觉很灵敏,顺风可闻到半公里以外的气味,能听到300步以外的脚步声,但是视觉差,故有“黑瞎子”之称。

小爪水獭
2021年1月16日13时许,色达县委政法委干部王建海,从翁达老丈人家返回色达县城途中时,在色达县翁达镇旭尔沟村附近(色曲河流域),意外发现一只正在觅食的动物,经鉴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爪水獭。
“它趴在冰块上,正觅食着一条鱼,时而用力啃咬鱼,时而在河边上嬉戏。”王建海说,这只小爪水獭趴在冰块上用几分钟时间将鱼吃完,此后它便跳进了河水里。
科普小知识
小爪水獭即亚洲小爪水獭 (学名Aonyx cinerea),是世界上最小的水獭品种。在中国的一些地方有“水鬼”、“水怪”的传说,实际上多数是小爪水獭。小爪水獭数量稀少,现已成为水域水质的指示动物,能否在水域中找到它们,是评价水质优劣的最佳方法之一。
小爪水獭的食物主要是无脊椎动物,如蟹和其他甲壳类软体动物、两栖动物,也吃昆虫和小型鱼类,如攀鲈,鲶鱼等,偶尔也会捕捉老鼠他们敏感的前爪可以感知到地下的昆虫;大臼齿可以粉碎蟹等软体动物的壳。它们栖息在有淡水和泥泞的沼泽的森林、稻田、湖泊、河流、水库、运河、红树林和沿海岸等地区,不喜欢没有任何掩护的空旷地带。

白腹锦鸡
2021年1月16日13时许,色达县委政法委干部王建海,从翁达老丈人家返回色达县城途中时,在色达县翁达镇旭尔沟村附近(色曲河流域),意外发现一只正在觅食的动物,经鉴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爪水獭。
“它趴在冰块上,正觅食着一条鱼,时而用力啃咬鱼,时而在河边上嬉戏。”王建海说,这只小爪水獭趴在冰块上用几分钟时间将鱼吃完,此后它便跳进了河水里。
甘孜州白玉、新龙、石渠等县
多年来多次发现
雪豹、白唇鹿、丹顶鹤、林麝
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活动迹象
甘孜州的人们
在长期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处的过程中
积累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
“万物有灵”的观念
是甘孜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每一种生物最珍贵的
就是它们长期经过自然选择
从而形成的适应环境的基因
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没有它们
一切精彩皆枉然
每种生命都不渺小
每种生命都不容忽视
每种生命都不可代替
相互依存
并立于世
编辑/王玲娜
责编/达娃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