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把甘孜划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明确要求发展生态经济,促进全域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这是新时代省委对甘孜旅游发展的全新定位,也是赋予甘孜旅游发展的历史使命。如何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走好甘孜全域旅游这盘大棋?2022融媒行动二组的记者在雅江、理塘、稻城、海螺沟进行实地采访的过程中,看到了甘孜全域旅游生动的样本。
发展全域旅游氛围浓厚
品牌创建取得重大突破
甘孜州各县市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把全州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以一盘棋的大局观齐抓共促旅游建设与发展,形成强烈的全域旅游发展氛围,构建起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突破创建了一批核心吸引物,理塘县勒通古镇就是其中之一。
漫步古镇中,街道纵横,古朴的建筑散发着浓浓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浓郁的藏族风情扑面而来。勒通古镇里面有着最为集中、规模最为宏大的千户藏寨群,由十三个藏寨、四千余户藏房集中而成。近年来,四川省理塘县通过老城区改造,将仁康古屋、仁康古街、千户藏寨等统一规划为勒通古镇,集中展现理塘县的历史文化魅力。在规划建设上尽量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和乡村风味,保护与开发并重,发挥旅游扶贫和区域辐射作用,实现“城中有景、景中有城,景城一体”的高原城村相连景观。
走进四川省首批特色旅游休闲街区——仁康古街,在近千米长的曲折小巷中,仁康古屋、五世嘉木样和黄正清将军故居、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故居、民俗文化展示馆、康巴人博物馆、藏式黑陶展览馆、圣地青年图书馆和仓央庄园藏餐馆等业态均散布于此。沿着古老的街道前行,一不小心就会“闯入”其中。
理塘藏戏微型博物馆是由原来的活动中心打造而成,一楼为藏戏传习所,二楼为展厅。在传习所,游客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藏戏表演,为了让游客有兴趣,看得懂,藏戏表演也经过了提升。“为了让游客能够体验到藏戏,能沉浸式地坐在这享受的舞台表演,我们对舞台灯光、音乐节奏都进行了处理,观众在观看表演的同时,能够通过大屏幕上的文字解说了解藏戏的内容 ,让观众能够看明白整个剧的内容讲的是什么,也就更直白更直观。而且我们也把藏戏的剧目的时间也缩短了 。为了保护和传承,我们也会保留藏戏原有的面貌,以传统的方式演出。”藏戏馆馆长多吉杰称介绍到。
在勒通古镇上,像这样“小而美”的微博物馆共有7座。微型博物馆犹如珍珠散落于千户藏寨之中,又好似项链串联起灿烂的藏族文化。
虽然勒通古镇是4A级景区,但大量游客的涌入并没有打扰到当地老百姓原有的闲适、淳朴的生活氛围。
家住勒通古镇的昂旺曲批家庭传承着藏书、护书、读书、用书的良好家风。他在家中专门开辟了书画室,闲暇时常常沉浸在艺术海洋中,以书画怡然自乐。凭着多年苦学苦练的造诣,他成为甘孜州藏文书法协会会员、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塘德智·卓擦书法代表性传承人。家中妻儿也爱看书,常常坐在一起,一边喝着酥油茶、一边交流分享书中意趣,这是一家人最温馨的时刻。
像这样的老藏房在勒通古镇有4000余户,通过老城区改造,统一规划,这里不仅能欣赏到藏民族聚居地原有的自然景观还可以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风味,在这里就能体验“城中有景、景中有城,景城一体” 的高原城村相连景观。
理塘县紧紧围绕“建康南中心城市,创高原特色人居”的发展目标,始终坚持“景城一体、创城一体、产城一体”的思路,创新推进“1+4+3”的工作机制,以全省“城市双修”试点县为抓手,全面实施城乡提升战略。今后将充分利用理塘传统民俗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赛马文化、诗歌文化等厚重的文化资源,借助“G318中国最美景观大道” 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以及川藏铁路带来的巨大客流,发展文化旅游和文创体验,塑造一批具有康藏文化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推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创建康南文化中心。
图:李隆德
甘孜发展全域旅游氛围浓厚,品牌取得重大突破。可以说,全域旅游实现了从起步到起飞的历史性跨越。截止目前,全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102处、世界级非遗项目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4项,康巴文化(甘孜)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 、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4个、A级景区总量达94个,跃居全省第一(其中5A级旅游景区2个、4A级旅游景区25个),天府旅游名牌系列成效明显,甘孜州先后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2个,候选县3个、泸定县、理塘县成为名县候选县,丹巴县甲居镇、海螺沟磨西镇、道孚县八美镇成为天府旅游名镇,亚丁村、若吉村成为首批名村。
融媒体记者/ 楚吴巴登 李继伟 邹浩杨 王凤
编辑/ 王凤
责编/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