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传媒中心主办       热线:0836-5124430       
​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进行时| 一心两带四区多基地 打响“九龙牦牛”金字招牌
2022-06-22 08:41

编前语

2021年,我州对牦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开展专题研究,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牦牛特色产业革新式发展,在甘孜州打造年产值50亿元的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2022年初,“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入选“2022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目前,涉及该项目建设的各县市正抓紧建设,加力打造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助力打造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甘孜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推出系列报道《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进行时》,全程关注各县市项目建设进展。

今天

一起走进九龙县

看这里将如何落实相关政策部署

打造好牦牛特色产业集群

九龙牦牛是中国横断高山型牦牛的地方良种,具有肉用性能好、体型大、驮力好等特点。该品种遗传性能稳定,特性独特,被列《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牦牛地方品种之首,并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数据显示,目前九龙牦牛现存栏7万余头,2021年出栏1.2万余头(其中种牛300头,总价429万元),园区产值达8000万元。

“我们根据九龙牦牛主产区的分布情况,分别在呷尔、雪洼龙、湾坝、洪坝这些乡镇建立了8个牦牛保种供种专业合作社。依托牦牛园区的专家服务团队,对这八个保种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成员进行培训指导,对九龙牦牛的选育标准进行统一,组建相对合理的畜禽结构。先后向省外,西藏、云南、青海等地,省内也有阿坝、凉山、甘孜州其它县先后提供了10426头种牛。”九龙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曹棋介绍说。

走进九龙县汤古镇汤古村,机械忙碌,运输车来来往往,一幢崭新的大楼拔地而起,建设已接近尾声。这是九龙县规划建设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九龙牦牛保护与利用中心。该中心作为牦牛产业的核心,集行政、管理、展示、服务、研发、科普于一体,占地面积30亩。

“中心将以九龙牦牛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为重点,依托牦牛产业园区建设专家服务团队,围绕良种繁育、科学养殖、优质饲草生产加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为牦牛生产全产业链提供科技支撑,创新集成一批高效实用新技术、新产品,通过示范推广,构建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的九龙牦牛可利用技术体系,实现产业高度数字化、信息化和生产专业化。”九龙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曹棋介绍说。

思变|正视问题 扬长避短 

良繁体系建设滞后

九龙牦牛虽列入国家遗传资源名录,但未建立健全九龙牦牛良繁体系,种繁投入少,种畜生产靠农民专业合作社择优供种,无法满足改良需求。牲畜到户后,牦牛长期混群放牧、近亲交配、闭锁繁育,生产性能不断下降,品种退化严重。种业科研、生产和推广技术体系不健全,创新能力弱,优良品种没有广泛推广到生产区,良种提质增效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产业化程度较低

牲畜折价到户私有私养后,牦牛养殖靠天养畜,逐水草而居,养畜水平低,加之牦牛养殖区地处高寒,气候恶劣,冬春严重缺草,导致“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的现象依然存在。牧民转变生产方式的积极性不高,对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科学养殖的主动性不强。牧区专合社、企业养殖商品牛数量少,龙头企业和经营主体量少质弱,商品开发力度不够,产业融合不深,品牌竞争力不强。

科技支撑不足

九龙县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县弱乡缺村无,装备不足,技术人员难引进、留不住,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能力不足,畜牧业依靠科技增长的比重低。

谋篇|一心四区多基地 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发展九龙牦牛产业,积极创建州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结合九龙县自然资源环境,考虑生态红线保护范围及产业发展特点和发展基础,从全域产业视角,引导产业要素合理聚集,形成“一心两带四区多基地”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一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九龙牦牛保护与利用中心;

两带:沿G248(纵贯汤古镇、呷尔镇、乃渠镇、乌拉溪镇等乡镇)作为牦牛生态养殖示范带,沿G594(在建九石路,横贯呷尔镇、雪洼龙镇、湾坝镇,辐射汤古镇、洪坝乡)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带

四区:自然生态保护控制区、保种繁育核心区、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区;

多基地:依托牦牛全产业链项目构建多基地格局,包括种质生产基地、种公牛站、原种母牛场、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饲草饲料基地、种养循环基地、呷尔畜禽集中屠宰基地、乌拉溪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等。

当地计划力争用四年时间的努力,通过集成要素、集中建设、集约生产、集聚资源将九龙牦牛产业打造成为甘孜州乃至全省牦牛种牛生产基 地,带领当地群众持续增收,持续巩固脱贫 攻坚成果。

到2025年,建设全县存栏达10万头,年提供 种牛800头,牦牛园区产值达1.8亿元

到2025年,建成九龙牦牛保种场2个,扩繁场4个

到2025年,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养殖设施装备配套率显著提升,规模养殖场装备配套率达10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牦牛种牛销售、人工智能运用程度等重要科技指标引领全州,力争打造甘孜牦牛产业集群综合性数字化信息展示平台“样板间”

到2025年,“九龙牦牛”产品规格等级、质量安全等标准体系得到完善,实现种质资源有效保护,种牛销售稳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 影响力和竞争力取得明显提升。

到2025年,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50家以上,培育龙头企业2家,带动牦牛养殖示范户600户以上,解决务工就业1000人次以上

未来|依托牦牛产业 推进乡村振兴

“我们还将在这里建设牦牛综合文化体验园,依托九龙牦牛和藏彝风情以及我们的自然资源,整合了农耕、牦牛和产业文化。其中包括有主题民宿、主题餐厅、牦牛文化体验馆,还有主题公园等。”在主题民宿施工建设现场,曹棋介绍说,“这个正在建设的就是主题民宿,左手边将打造的就算牦牛文化主题公园。”

围绕牦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沿G248牦牛生态养殖示范带、G594特色产业发展带,当地还将在汤古、呷尔等乡镇建设"中国牦牛小镇”、“中国牦牛展示基地”、"九龙牦牛综合文化体验园”“体验式牧场”、“牧人家园”,实施乡村环境整治提升、旅游服务配套完善、牦牛文化体验、庭园绿化、精品民宿打造等项目,打造以汤古、呷尔为样板的产村融合乡村振兴示范点。

曹棋介绍说:“我们将通过道路两边的展示牌,向游客介绍藏族游牧文化生活、牦牛文化,促进文化交流针对全世界以及当地各类牦牛进行特色活态展示,为游客带来沉浸式游览,提升文化体验感。”

项目建成后,来到这里,你还可以体验游戏式游览选项。由当地“酋长”向游客派发游玩任务,深入体验传统藏式生活,游、学兼顾,提升游客旅游品质。

九龙县将按照国家乡村产业振兴“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 县一园、一域一带建集群”的推进方式,紧紧围绕 “三江六带”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依托九龙牦牛种源优势,突出九龙特色,打破区域界线,统一技术规程,打响“九龙牦牛”金字招牌,构建产业发展和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 升,重点突出种业、生产基地,打造集“一产夯实、 二产提质、三产延伸”为一体,特色优势突出、一 二三产紧密融合、链条结构合理的甘孜牦牛产业集群“九龙篇章”,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九龙”作出积极贡献。

资料

Perseverance Prevails

甘孜州草地资源丰富,拥有天然草原1.42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原1.25亿亩,广大农牧区还有可开发农作物秸秆20万吨以上;此外,全州基本草原功能区划定中也还有建设人工草料基地较大的开发空间。据2021年末统计,全州牦牛存栏172.52万头,牦牛肉产量达5.64万吨、奶产量达11.23万吨。全州基本形成以南部理塘、北部甘孜为中心的牦牛产业发展格局。

然而,靠天养畜的生产方式尚未得到有效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低水平产业现状亟须迭代升级。2021年,我州对牦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开展专题研究,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牦牛特色产业革新式发展,在甘孜州打造年产值50亿元的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按照国家乡村产业振兴“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园、一域一带建集群”的推进方式,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在做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基础上,注重生产要素的科学集合,在产、加、销加力,加快构建“一心两带三区”的产业发展格局,一心:即甘孜牦牛全产业链发展中心;两带:即北部丝路文化牧旅融合示范带、南部318景观大道牧旅融合示范带;三区:即北部生态养殖和肉、奶加工示范区;南部高效养殖和肉、绒加工示范区;东部牦牛旅游产品开发示范区,实现从牦牛养殖大州向产业强州转变

记者  仁多肯布  流云

编辑  流云

责任编辑  青麦拉姆

审核  刘云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1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