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级通知,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发生6.9级地震,建筑物倒塌、有人员被困,上级命令我中队迅速前往救援”。
“收到,车辆已启动、人员登车完毕,可以出发!”
伴随着一阵急促的哨音,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康定中队一场实战化跨昼夜地震救援演练在泸定县磨西镇正式上演。
为认真践行训词精神,进一步提升跨区域地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积极对标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全灾种、大应急”职能定位,加快推进综合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近日,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康定中队举行地震救援实战化跨昼夜演练,全体参战人员克服地震所带来的交通不便、日夜温差大等恶劣影响,连续高强度作战,圆满完成十二个阶段救援任务,用实战检验了支队地震救援专业队伍作战能力。
地震发生后,中队前突小队携带相关物资器材向震区机动,因震区道路中断,队伍采取徒步方式向震区挺进。当发生大地震时,很大可能出现道路中断的情况。这时就要采取乘车以外的其他方式前往任务区域。
到达现场后,救援人员在设立安全区域后,利用雷达生命探测仪、音视频生命探测仪等救生器材在废墟下确定了1名被困人员,随后利用起重气垫、液压破拆工具组、重型支撑套具对废墟进行移除、破拆和顶撑建立救援通道,在到达压埋人员位置后,现场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有效防止了挤压综合症,最后成功将被困人员救出。
演练模拟一名群众因地震影响导致车辆被落物砸中产生严重变形,导致被困人员无法逃生,救援人员利用液压起重工具组对车辆进行支撑。为了贴近实战,救援人员在车辆背面设置了防侧滑装置,避免起重的过程中发生二次伤害,利用圆木进行可控空间支撑,在身体固定气囊的保护下,被困人员被营救至安全地带。
现场模拟发生6.9级地震导致周围地质松懈,呈塌陷现状,水位下降,被困人员所在区域水位下降且通行道路损毁形成孤岛,救援队伍通过侦查,决定采取利用救生抛投器将绳索打至对岸形成横渡条件,再利用T型绳索救助技术将人员和器材输送至湖心岛,通过破拆、顶撑技术将孤岛被困的压埋人员救出,随后对被困人员包扎、固定后利用绳索将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演习结束后,康定中队副中队长魏建宇谈道:“这次演练,别人可能看的是一场救援盛宴,但是我却被这样的场景所感动,队员们有的手被磨破,有的嘴角破裂,但却没人喊苦叫累,仍投身演练当中,他们这种‘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救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信念,苦练本领,甘当人民‘守夜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深地打动了我”。
此次演练按照启动响应、组织兵力投送、侦检排险、灾情评估、警戒封控、搜索定位、制定营救行动方案、实施救援、洗消休整、行动基地保障、撤离返营、总结讲评的程序组织实施,开展了顶升、横向快速破拆技术救援、狭小空间搜救、L型支撑救援、车辆破拆救援、沙洲救援等5个有人员被困的救援任务。全体参战人员背负20余公斤24小时自我保障物资,携带侦检、破拆、支撑、救生、照明等800余件(套)救援装备,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跨昼夜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各项作战任务。下一步,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康定中队将持续围绕洪涝、山岳、地震等综合救援领域,持续开展“全灾种、全过程、全要素”实战演练活动,进一步磨砺队伍、完善机制、查找短板,为队伍综合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打牢坚实基础。
“随时有任务,随时能出动!”康定市森林消防中队中队长刘磊说到,此次地震救援拉动演练,充分检验了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完善了队伍地震灾害救援准备工作,为今后参与应对地震灾害救援积累了宝贵经验,确保发生灾害事故时消防救援人员能够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转制以来,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党委始终聚焦跨区域救援机动力量定位。一是全方位推动队伍转型强能,综合救援能力建设实现了整体性跨越,尤其是确定了以康定中队为总队快反分队的力量建设,既明确了队伍发展方向,又奠定了长远建设根基,走在了总队特种救援的前列。二是依托康定中队形成地震、水域、山岳建成中型队,形成支队特种救援的拳头力量,必须具备国内救援的能力。三是依托雅江大队,道孚大队、乡城大队特种救援中坚力量,必须具备全省增援的能力。此次演示,目的是进一步规范地震现场救援的科学实施流程,进一步树牢科学化、专业化、体系化救援理念,促进支队地震救援能力建设持续攀升。
全媒体记者/王玲娜
编辑/王玲娜
责编/央金
审核/刘云
监制/谭荣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