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布,果摸德热”,记者在白玉县天兴和商行看到一位顾客正在询问价格,而作为地道的回族小伙尔德用流利的藏语与顾客交流着。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尔德能用一口流利的藏语与前来购买商品的藏族群众交流,总有人好奇地问:“他是‘藏族’的吗?”当大家得知他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回族人,又讲着一口流利的藏语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点点头,对尔德投来赞许的目光。
今年47岁的尔德,30年前便与父亲从甘肃甘南临潭县到白玉县从商,开始尔德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白玉,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这里的老百姓既淳朴又憨厚,让他莫名的有了归属感。从最初摆地摊到现在的拥有属于自己的店面,商品也从最初的小零件到现在的藏式家具、服饰等深受当地的喜爱,因此销售的也很快,生意也逐渐发展壮大。
阿登告诉记者:“以前家里比较困难,资金无法周转时,都会到尔德的商铺“赊账”先取东西,等到虫草采挖结束再来结账,他对我们非常放心。在这里很多年了,早就把他当兄弟来相处了。”
“我们做生意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也不会缺斤少两,更不会拿品质不好的商品忽悠客户。”在尔德看来,“诚信”是自己做生意的初心,也是和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相互交流、交融的前提和“桥梁”。
当记者问尔德,到白玉三十年最难忘的事情时,尔德回忆说到,二十几年前,有一位村民来店里购物,离开时忘拿放在柜台上的钱包,尔德发现后也不敢随意翻看,就将钱包收到了自己的家里等着顾客来拿。从捡钱包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就充满了纠结和担心。
“看到柜台上的钱包,一开始以为马上就会有人来拿,结果到了晚上都没有人。”尔德回忆当时的情形。当时交通不方便,信息也不通畅,他就在店里等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那位村民就到店里来取钱包,打开钱包的时候尔德发现里面有3万现金。看到自己的东西没有少,就说了一声“谢谢”便离开了商店。让尔德没有想到的是,下午那位村民便拿了酥油前来感谢。“一直到现在,我的很多朋友都是藏族和汉族同胞,而且关系一直很好。”尔德说。
同时记者刚好看到正在理货的一个小伙子,一问才得知是尔德的儿子,他告诉记者:“以前每次跟父亲通话,他都说这边的人善良、淳朴,来到白玉后我也真的感受到了,来的第一天邻居叔叔就拿着酥油、糌粑欢迎我的到来。”
无论是在售货时还是与我们交谈,尔德叔叔总是带着笑容。在记者采访间隙,前来购买商品的人络绎不绝,在白玉因为有尔德这样的人,对白玉的情怀,对各民族之间的理解、尊重、信任、融入,才使得民族团结之花在白玉开得绚丽多彩。
据白玉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活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启动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县委、县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在“金沙林海·盛德白玉”10591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全县2531名公职人员与9022户各民族群众家庭开展结对联谊活动,馥郁芬芳的民族团结和谐之花开遍白玉每一寸土地。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形成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
来源/ 白玉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廖洋
责编/ 王凤
审核/ 刘云
监制/ 谭荣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