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2024年全州民政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康定召开。会议总结2023年工作成效,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
2023年,我州完成实施党建引领社会救助专项行动,出台《甘孜州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及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低限,及时兑现民政保障资金6.96亿元,兜住兜准兜牢了17.7万“老、小、弱、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创新办理1例最低生活保障异地通办,广受雅安和雅江两地群众好评,得到省民政厅充分肯定。投入1.87亿元实施68个民政项目,民政基础设施布局更优。积极争取省厅和省慈善总会支持,获得省慈善捐赠资金支持9.02亿元(占全省“9·5”泸定地震捐赠资金65%以上),累计投入慈善捐赠资金10.78亿元,支持灾后重建项目55个。
2024年全州民政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一要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制定《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落地落实。用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发挥“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作用,实时监测发现处置低收入人口的困难风险。二要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推动专项救助向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人员延伸,形成梯度救助格局。开展丧失劳动能力人员专项摸排,推动低保扩围增效。探索提升困难群体内生动力制度机制,鼓励引导更多困难群众通过勤劳改善生活。三要推动残疾人福利工作发展。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持续推动精准管理和动态调整。实施“康辅工程”、白内障治疗项目和“精康融合行动”,给残疾人更多关爱帮扶。
满足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一要认真谋划老龄工作。做好老龄工作机构调整和工作移交,履行好综合协调、督促指导和组织推进老龄事业职责,研制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点任务清单,加快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二要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着眼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出台《甘孜州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加快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泸定老年养护院社会化代养模式,惠及更多老年群体。三要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认真总结康定市老年助餐经验,创新老年助餐组织形式、服务模式、运营机制,让老年人愿意来、吃得好,既“暖胃”更“暖心”,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
让全体儿童共同沐浴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一要加强政策落实。持续落实《进一步关心爱护孤儿二十条措施》《儿童福利机构儿童基本生活养育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提升儿童福利机构儿童综合能力十三条措施》,不断建立完善配套措施,更好释放政策红利。二要加强基础建设。实施州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提档升级项目,着力打造集“六大保护”于一体、养教娱智相融合的未成年人保护综合体。实施稻城、色达县、乡、村三级未成年人保护阵地示范点建设,不断织密儿童保护网。三要加强关爱保护。持续实施未成年人保护“六大行动计划”和“明眸”健康工程,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全面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更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社会组织既是了解民情、基层群众表达民意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一要推进管理规范。加强党对社会组织工作的全面领导,依法把好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关口。加强年度检查、抽查审计、等级评估,统筹实施“三函四书”、谈话提醒等管理制度,构建社会组织规范管理体系。二要扶持培育发展。完善全域联动的四级社会组织孵化体系,发挥州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示范作用,引领县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提质增效,推动中心乡镇、村(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形成社会组织矩阵框架。三要引导发挥作用。积极搭建社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平台,持续开展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公益创投资助计划,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社会组织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
“红白大事”关系千家万户,区划地名关系乡土人情,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一要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持续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全省通办”试点和节假日预约办理服务。推进康定市、九龙县婚俗改革试点,培树现代文明婚俗新风。完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机制,优化登记颁证、集体婚礼等服务,强化适婚青年婚恋观教育引导。二要提高殡葬服务水平。修订《甘孜藏族自治州天葬事务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天葬事务管理。推进“1+N”绿色人文安葬试点,巩固康定城区治丧乱象专项整治成果,推动形成文明绿色殡葬新风尚。三要提高区划地名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平安边界建设,推动交界地区长治久安。持续实施“乡村著名行动”,主动融入“地名天府”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地名文化“五进”活动,弘扬和传承我州优秀地名文化。
慈善是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标志,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也是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抓手。一要夯实慈善基础。制定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筹备召开慈善发展大会,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慈善良好氛围。需要强调的是,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发展,州委编委研究同意成立州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州委编办大力支持,增加事业编制充实慈善工作力量。各县(市)民政局也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推动慈善工作专职队伍建设。二要做优慈善品牌。聚焦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主题,突出扶弱济困、敬老扶幼、邻里关怀、社区发展等方面,全面摸清慈善需求,精心包装慈善项目。拓展“单亲家庭救助”“筑梦高原”“养老有氧”等慈善项目,推动实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试点项目,努力打造民族地区慈善品牌。三要营造慈善氛围。加快打造甘孜慈善展厅,全方位展示甘孜慈善发展历程。组织开展“中华慈善日”“天府慈善月”系列活动,推动慈善文化“六进”。拓展福彩销售场景,推动福彩进景区,为景区文化添彩、为随手公益加分。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项目是发展的载体,人才是发展的根基,要统筹抓、系统抓、长期抓。一要筑牢民政领域安全防线。制定民政系统贯彻“甘六条”具体措施,深入开展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树牢“防”胜于“治”理念。从严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统筹抓好民政服务机构消防、食品、燃气、房屋等安全管理工作。按照“一院一策”要求,完善各类安全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常态化开展演练,切实提升应急能力。深化民政系统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做实做细网络、意识形态、机要保密、社会组织等安全工作,坚决守住发展和安全的底线。二要规范推动民政项目建设。抓好“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项目实施,强力推动审计反馈、交叉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做到点球式交办、台账式管理、一对一销号。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举一反三”,研究出台民政项目管理办法,推进项目加快建设、规范实施、投用见效。三要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实施民政干部能力提升计划,通过专业培训、实践锻炼、考察学习、跟班挂职、业务大讲堂,大力推行“每周一讲、每月一评、每年一测”,全面提升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积极对接各类资源,系统开展养老护理、儿童福利等行业人员培训,切实提升专业能力。
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民政事业发展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一要落实廉政主体责任。深入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扛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二要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深化纠治“四风”。紧盯廉政风险较高的重点单位、关键岗位,深入排查廉政风险,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深化整治民政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胆敢向兜底保障资金伸手、吃拿卡要、盘剥克扣、优亲厚友的严惩不贷。三要加强党纪学习教育。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全面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丰富警示教育月活动,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教育引导民政干部规规矩矩行权、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确保民政系统风清气正、海晏河清。
2024年全州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忠诚、担当、团结、奋斗、学习、创新、阳光、清廉“八个民政”建设要求,以“抓落实、看行动、见成效”活动为抓手,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改革和创新,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全媒体记者/楚吴巴登
编辑/楚吴巴登
责编/刘睿娟
审核/刘云
监制/谭荣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