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传媒中心主办       热线:0836-5124430       
这一跨,就是318年!
2024-05-16 09:01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13条铁索架起的桥梁,第一次横跨大渡河

往来藏地,从此畅通

这一跨

就是318年

康熙皇帝御笔题书

【泸定桥】





从“茶马古道”到“国民公路”

泸定桥318年的时代见证


泸定县

自明代起便是川藏茶马古道上

藏汉往来的门户

千百年来,川茶经这里进入藏区

318年前,大渡河畔没有桥

运茶的马帮和背夫到了泸定

只能从沈村、烹坝等几个渡口过河

藏族和汉族的文化物质交流

也只能依赖于渡船或溜索

货物途经大渡河时,往往造成严重积压、腐烂

军队的频繁调动也在这里形成梗阻

然而湍急的大渡河水,每秒流速六米以上

乘船渡河十分困难,不知道有多少人和马匹

被它夺去生命

人们急需一条能够供人安全通过的桥梁

康熙四十四年(1705)

出于稳定西南边陲的考虑

终于下定决心

建桥,工期仅有一年

但东面是海拔三千米高的二郎山

西面是海拔四千五百米的海子山

在险峻高山之间

把一座桥架在急速的水流上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工程

图@(法)Auguste Francois 1903年拍摄,殷晓俊提供 


为什么说是“前所未有”?

泸定桥

桥长101.67米,宽3米,高出水面14.5米

但却是用十三根粗大铁链组成

每根铁链长127米,带着约890个铁环

十三根铁链带着一万两千多个铁环

总重达21吨

加上其他铁件

整个泸定桥“体重”高达40吨

图@30年代泸定桥,由泸定文旅局提供


更艰难的是

四川本地当时并不产铁,修桥需要的每一块铁

都是千里迢迢,从陕西等地运来

为了保质保量,从每一个铁环,到两岸的铁桩

每一个铁件,都要刻有制造的年月以及工匠的名字

哪个环节的“铁货”断了,工匠就要被办罪

在当时以倾国之力建成的泸定桥

八道纵向的走道板搭起桥身

六道可通车马,两道作为护栏

日常可供商旅往来通行

遇到战事天灾等突发情况,更可供千军万马通行

等于是在险峻山岭间

架起了一条藏区与汉地间的

【通途】


图@50年代泸定桥,由泸定文旅局提供


在世界桥梁科技史上,开创了奇迹

被誉为“西出盐关第一桥”的它

也让川藏茶马古道由此得以

伸延到更远的地方

成为当时由川入藏的唯一途径

建成后的200多年

1935年飞夺泸定桥战役的伟大胜利

为红军北上打开了通道

至此,泸定桥名声远扬


图@影视资料


从川藏茶马古道走来

这条进藏之路

从”天路“成为“官道”,“商道”,“正道”

不断修缮为如今的公路、水泥路、柏油路

……

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民国29年(1940年)10月15日川康公路全线初通

但由于技术、经费、时间等原因,路基跨塌不能通车

整修起来也十分艰难,至1944年以后公路停用

直到1950年

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西进西藏

随军队进入的有筑路工程技术员、解放军工兵

整修川康路,架设桥梁

1951年后川康公路全线畅通

1954年12月25日

从雅安-拉萨的康藏公路全线通车



1955年

川康公路和康藏公路两条路并称

“川藏公路”

1981年

国务院批准使用国家干线公路网时

川藏公路正式纳入了国道318线

如今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

“国民公路”


图片为小红书博主@甜小七作品


这318年来

泸定桥一直从未停止使用

泸定县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叶丹介绍道

“为了保护泸定桥

当地民众按照‘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的规律

对其进行维护和修缮” 



这318年来

无数的盘山公路、桥梁、隧道

在这条“进藏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连接”

连接着过去和未来

也连接着行走在这条路上的

你和我


如今,在泸定桥上游5公里处大渡河两岸的陡坡上,一座巍峨的“新”大桥拔地而起,两座桥墩直入云端,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大桥建成通车,连接起一条新时期的天路。图片由泸定县文旅局提供


一条路与一座桥

在今时今日,成为了318年来的

时代见证



318年!

寻找在318上的318人!

带着318通关文牒

欢迎更多的旅行者前往泸定

看蜀山之王贡嘎山的日照金山

看海螺沟的森林和冰川

看磨西古镇的涅槃重生

看雅家埂红石滩瑰丽不凡

翻越二郎山

在岚安古寨跳一曲锅庄

沿着化林坪的茶马古道

找寻那最后的一缕藏茶香

……

来源/ 泸定之声

编辑/ 楚吴巴登

责编/ 央金

审核/ 文妞儿

监制/ 谭荣皓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0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