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
四川日报09版天府周末
发布3 篇报道
聚焦甘孜州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
详情如下
↓↓↓
四川两项档案文献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一次跨越历史和文化的对话
(选节)
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德格县委宣传部供图
5月8日,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上,由中国国家档案局申报的“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徽州千年宗姓档案”三项档案文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其中“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均来自四川。这是四川首次有档案文献入选这一名录。
近9年长跑
“我的生命与珍贵的雕版档案紧密交织”
“达瓦,达瓦,赶紧上来,要发证书了!”
蒙古国,乌兰巴托。德格县档案馆馆长达瓦拥西在这千里之外的异国恍神。在听到大会宣布“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那一刻,近9年“申忆”时光在她脑海中浮掠而过,约300年的印经院历史具象地化作一块块厚重雕版,层层叠叠地展现在眼前。“当你经历了艰辛的努力和漫长的等待后,成功的喜悦就像一股清泉,让你感到无比的畅快和舒适。”达瓦拥西在朋友圈写道。
早在2015年11月27日,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组织“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工作正式拉开序幕。2020年,这一任务移交至德格县委、县政府负责推进。“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了德格县档案馆,达瓦拥西握住了这根“接力棒”。
“这个项目的‘申忆’工作持续了近9年的时间,前前后后很多人参与,很辛苦也很充实。”达瓦拥西告诉记者,从撰写申报文本、摄制申报片,到召开相关会议、组织翻译工作,再到提名表的反复修改和提交,一字一句皆含心血。
“我的生命与珍贵的雕版档案紧密交织。”72岁的藏学研究领域专家噶玛降村作为专家组组长,承担了整个项目的策划、材料准备和协调工作。
近9年时间里,噶玛降村向国家级雕刻传承艺人和印经院的老员工请教雕版印刷的专业知识,向宗教界人士和当地老百姓了解德格印经院的保护和运作情况,向藏学专家咨询德格印经院院藏古印版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
如今,近9年长跑终于“圆梦”。“这为‘德格印经院雕版档案’未来进一步向《世界记忆名录》的申报奠定了基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只要身体健康允许,我将全力投入‘德格印经院雕版档案’保护和传承工作中。这不仅是我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坚定承诺,也是我个人生命哲学的体现。”噶玛降村说。
32万余块雕版档案 汇成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近年来,德格县对印经院磨损开裂的经版进行修复、补刻工作,每年完成修复补刻经版230余块。 德格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德格县,矗立在雪域高原之上的德格印经院绿树婆娑,在蓝天和雪山的衬托下格外庄严古朴。德格印经院闻名遐迩,不仅仅是因为它传统的藏式建筑和精美的壁画雕塑而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在于它迄今收藏了32万余块雕版,囊括了11世纪以来的各类重要藏文经典文献,院藏雕版的数量和种类均居西藏和其他四省涉藏地区之首。不仅如此,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早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项至今仍在使用的传统技艺,堪称“中国活版印刷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