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传媒中心主办       热线:0836-5124430       
人民日报丨甘孜藏族自治州卫健委主任李伟:寻求医疗卫生跨越式发展的先机
2024-07-22 14:39

 

“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首民歌之一,四川省甘孜州的州府所在地康定市,也因此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情歌之城”。

 

甘孜州一直是川西土地上神秘又壮阔的存在。近年来,拥有110万常住人口,有藏、汉、回、彝等41个民族的同胞生活于此,甘孜州的医疗卫生也在飞速发展。2021年,甘孜州启动第二轮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2023年,甘孜州启动肺结核综合防治集中攻坚行动;今年6月,全国首个鼠疫自然疫源性疾病生态与防控联合基地在甘孜州的德格县建立……

 

2018年以来,不到6年的时间,全州累计投入资金13.46亿元,实施了123个医疗卫生建设项目,18个县(市)人民医院、民族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1209种藏药制剂纳入全省医保报销目录……

 

甘孜州是如何寻求医疗卫生跨越式发展的先机?7月12日,甘孜州卫生健康委主任李伟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专访,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

 

7月12日,四川省甘孜州卫生健康委主任李伟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专访。张赫摄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今年7月7日-14日,共有来自北京160家医疗机构的800余名医疗专家,在甘孜州的18个的90余个乡镇开展公益活动,您的感受如何?有哪些瞬间让您记忆深刻?

 

李伟:得知今年北京同心·共铸中国心活动组织医疗专家,要在甘孜州18个县(市)的90余个乡镇开展公益活动,我深感震撼。在看专家的分工表时,我发现距离甘孜州政府最远的石渠县都有专家队抵达。那是从康定出发,开车要走10小时山路的地方。

 

在7天的义诊活动中,很多专家特意去藏族同胞家里看望几年前就被其救治过的患者;还有一位藏族父亲带着自己14岁的女儿,扛着家里的腊肉和土豆,走很远的山路,专来感谢从前救治过她的专家,小女孩准备了感谢信,一字一句念给8年前在北京抱过她的专家……医患之间的惺惺相惜,不仅是医者仁心的写照,更是北京心系民族地区的团结。

 

不到7天的时间,医疗专家共为甘孜州的百姓义诊73018人次,在各县(市)开展肝包虫病、小儿先心病、骨科、脊柱、外科等手术52台;13家首都医疗单位与甘孜州属地医院签署一对一医疗帮扶协议,为甘孜州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专业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组委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教授及全国肝胆外科专家团,在甘孜州医院完成22例肝包虫病手术,3例其他疾病高难度手术,目前所有患者都恢复很好,还有几位患者手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甘孜地区医疗卫生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教授(右二)为一名患有肝包虫病的藏族女孩成功实施手术后,与患儿家属交流手术情况。新华社沈伯韩摄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近年来,甘孜在卫生健康领域如何布局?投入情况如何?都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效?

 

李伟:2018年以来,不到6年的时间,全州累计投入资金13.46亿元,实施了123个医疗卫生建设项目。目前,全州建成三级医疗卫生机构2个、二级医疗卫生机构78个,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7个、村卫生室2005个,覆盖州、县、乡、村的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2023年,州委州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化拓展华西医院领办甘孜州人民医院,全覆盖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18个县(市)人民医院和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帮扶。现在,甘孜州已经有省级重点专科6个、州级重点专科22个,县级重点专科35个。组建紧密型医联体49个。

 

此外,智慧医疗也在青藏高原落地,这是从前我们从不敢奢求的改变。如今,甘孜州建成高原医学保障急救中心、远程阅片中心、120指挥调度平台、18个健康体检管理中心、12个血液透析中心。14个县人民医院建成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实施“5G+医疗健康”,卫生健康行业专网实现州、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

 

2022年,甘孜州实现多个镇卫生院成功接入四川省居民健康档案云平台,实现了集中存储和管理居民的健康信息和跨地区、跨机构的信息共享。图为该州青德镇卫生院院长卫术军在查看村民健康档案。杨林宋摄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甘孜州靠什么吸引人才,目前医疗卫生领域人才布局如何?

 

李伟:近年来,甘孜州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有了起色。比如在吸引人才上,由州、县(市)财政拨款,对医学本科生、硕博人才和高级职称人才拨付“安家费”,10万-60万不等;此外,我们还出台并实施“骨干医生”培养计划,培育骨干医生761人、中青年拔尖人才390人,尤其依托“组团式”帮扶和对口支援优质资源,比如华西医院、浙江省、省内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等,实现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目前,全州本科及以上学历卫技人员占比增长到40.17%,中级及以上职称卫技人员占比增长到26.6%。针对医生持证率低的情况,重点强化实践技能和理论培训,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增长到2.34人。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甘孜在一些地域性疾病方面有哪些防控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伟:甘孜地处青藏高原,因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传染病、地方病高发。最近几年,甘孜州矢志不渝打好传染病综合防治工作硬仗,2021年,启动全州第二轮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截至目前,全州包虫病全人群患病率、家犬感染率、家畜患病率下降至0.78%、0.42%、1.4%。2023年,全覆盖启动实施肺结核综合防治集中攻坚行动,对筛查出的患者第一时间救治。

 

此外,甘孜州一直在动物间鼠疫疫情监测预警上下功夫。通过创建鼠疫防治省级重点专科、建成1个移动检测平台和7个鼠疫强毒室,有效防止了动物间鼠疫传入人间,迄今已连续11年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今年6月,全国首个鼠疫自然疫源性疾病生态与防控联合基地在甘孜州的德格县建立,这也标志着甘孜州的疾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新的阶段性进展。

 

医疗专家在高原上给藏区牧民开展科普教育讲座。张赫摄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甘孜州多民族聚居地区在卫生健康领域开展工作时,如何在兼顾提升医疗服务的同时,尽可能满足不同民族的医疗服务需求?

 

李伟:甘孜州是各族同胞很丰富聚集的区域,要想尽可能满足多民族的不同需求,重要的是发挥民族医药特色优势。目前,州县民族医院建设全覆盖,19个民族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甘孜州目前藏族人口占主体,为了满足百姓看病需求,全州297个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建成中(藏)医馆,还建成了2个全国名老藏医药传承工作室、7个全国基层名老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藏医医疗服务项目达66项,1209种藏药制剂纳入全省医保报销目录,服务面得到扩增。

 

此外,我们也一直在实施中、藏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推广15种以上中、藏医适宜技术,基层中、藏医药服务量占比达到48%以上,增强了藏族同胞对中、藏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参加义诊的藏族小女孩。张丹摄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未来,甘孜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布局是怎样的?是否已经有一些规划能和我们分享?

 

李伟:未来甘孜州卫生健康领域的工作重点,还是要放在解决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不优、不平衡”问题。今年,州委州政府将着重从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中藏医药服务、人才队伍五个方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此外,人才建设方面,我们要在深入实施“骨干医生”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出台本土医师培养计划,分层分类培养一支愿意扎根高原的本土医师队伍,此外,要继续出台吸引优质年轻医生留在甘孜的政策,比如,除了工资待遇问题上,老人的养老和孩子的教育都考虑进人才引进的范畴。只有人才稳住了,事业才能发展。

 

最后,我们要借助智能体系改善看病就医体验。第一步要实现的,就是推动全州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接入远程阅片平台。只有建立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机制,才能真正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共享和医疗服务同质化发展。我们还要继续提升重大传染病监测和预警处置能力,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为防大灾做好各方面准备,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各类自然灾害。

 

在甘孜州的州政府所在地康定市,折多河贯穿全市奔流不息。张赫摄

 

如今的甘孜州,有情歌烂漫的康定和圣洁的稻城,有静谧的高原雪山和日夜奔腾的大江大河。但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那样的一天:当人们提起川西的辽阔与壮美时,也一定会知道,这片土地也是青藏高原上健康的代名词。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0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