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学院是国家布局在康巴地区(西藏昌都、青海玉树、云南迪庆、四川甘孜)唯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向广大学者发出科研平台项目申报的邀请。2024年,学校科研平台项目申报已正式启动。
自建校以业,学校就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承载着康巴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希望。学院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被评为省级“园林式校园”。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康巴地区,突出“民族性、地方性、应用性”,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学院现有15个二级学院,35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500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000人。已为社会输送人才60000人,藏汉双语人才6000人,民院学子已成为维护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传承文化科学知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学校已成为稳藏建藏、安康兴康的重要教育基地。
学校建有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门省级一流课程,建有1个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4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个四川省涉藏地区特色科普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2个州级特色研究中心及科普基地,形成了研究民族地区的优势与特色;学校认定为全国第三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学校命名为“四川省铸牢中化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学校“横断山生态保护与特色产业培育”实验室认定为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学校批准注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确定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学术期刊,学校纳入四川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重点培育类。
四川民族学院始终坚持服务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建设涉藏地区,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城乡融合发展”、“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教育甘孜、数字甘孜、生态甘孜”要求,锚定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目标,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以产教融合促进高质量就业,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学院现开放以下科研平台项目申报,欢迎广大学者积极申报:
1.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 四川民族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点击这里](https://www.scun.edu.cn/info/1027/26537.htm)
2.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横断山区生态保护与特色产业培育实验室:[点击这里](https://www.scun.edu.cn/info/1027/26537.htm)
3.甘孜州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甘孜州格萨尔文化研究中心:[点击这里](https://www.scun.edu.cn/info/1027/26529.htm)
4.甘孜州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甘孜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点击这里](https://www.scun.edu.cn/info/1027/26528.htm)
5.甘孜州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川西北生态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点击这里](https://www.scun.edu.cn/info/1027/26514.htm)
6.甘孜州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噶玛噶孜唐卡画派研究中心:[点击这里](https://www.scun.edu.cn/info/1027/265141.htm)
学院科研平台涵盖了从民族文化传承到生态经济发展的多个领域,为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主题和方向,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积极拓展相关学科开展深入研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四川民族学院诚邀您加入学术探索之旅,让我们共同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书写科研的新篇章。
来源/ 四川民族学院
编辑/ 泽桑
责编/ 王凤
审核/ 贺文怡
监制/ 谭荣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