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稻城县噶通镇紧盯“治理有效”总要求,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提出“135+N”工作法,持续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坚持以“善治”为目标,着力推进基层善治,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
今年以来,噶通镇紧扣稻城县“12356”总体工作思路,依托史前文化、天文科研、生态观光、牧旅骑游、特色农牧、清洁能源等优势资源,以打造天文中心城镇为契机,把构建绿色生态、富强开放、和谐幸福、繁荣噶通作为工作核心,以“善治为抓手”描摹总体目标。近年来,噶通镇先后荣获“甘孜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2023年度稻城县五四红旗团委”“甘孜州美丽庭院示范村——八美村”,连续三年度考核一等等殊荣。
在提升治理能力中,噶通镇持续抓好源头预防,排查预警、矛盾化解工作。成功受理并办结群众信访、投诉、咨询3件,调解率达100%。同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活动为抓手,点对点帮扶困难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把党的声音传进家庭,缔结了深厚的干群关系。毫不松懈抓实安全生产底线。以严的纪律抓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安全防范措施,抓好隐患问题整改,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保持高压严管态势,坚决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下最大力气抓好森防、消防、食品、道路、寺庙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累计召开安全生产培训会6次,开展安全督查10余次。毫不松懈抓实生态环保底线。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全域无垃圾工作,落实“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工作要求。截至目前累计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26余吨、沟渠清理13公里,形成了“政府主导、两级联动、全民参与、综合整治”的良性互动局面。
在深化治理中,噶通镇全面提升内生动力为切入点,全力开展“移风易俗”。依托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成干部宣讲团,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并利用村村响、宣传栏等群众身边的各类阵地加强正面宣传,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今年开展集中宣讲20次,村村响大喇叭播放60余次,受益人群达3000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支撑点,全力建设“和美乡村”。发展镇域特色产业,提供就业机会,组织村民岗前培训。今年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提供98个工作岗位,真正让村民得到实惠。以天文科研、史前文化、生态观光为着力点,全力促进“旅游富民”。依托色拉星河、度假村、色拉卖场、自麦博物馆、子午二期、骑游马场发展旅游经济。1-6月,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接待游客15000人次,带动色拉卖场增收近二百万元。建设一流示范乡镇为发力点,全力推进“乡村治理”。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定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等方式,多措并举规范村内大小事务,实现乡村高效治理。
今年以来,全镇各村通过“四议两公开”等方式决定村务30余件,真正做到了事事民主、阳光、公开。民族团结进家庭活动为突破点,全力构建“同心向党”。以结对帮扶为载体,促进干部准确了解户情,实现精准帮扶,将党的关怀传进万家。今年以来已经组织民族团结进家庭活动3次,累计帮扶村民300余户。
同时,噶通镇紧扣稻城县“关于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为牵引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决定”,充分挖掘潜能,抓住天文考古科技集群配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契机,全面发挥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制定“N个工作目标”,未来五年将全覆盖完成乡村振兴示范村(样板村)、传统村落等创建任务;全力实现农村污水治理覆盖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100%,全力完善镇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进行招商引资,打造产业高地。使得农牧群众居住环境、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以全面深化善治,助推全面乡村振兴。
编辑/ 王玲娜
责编/ 刘睿娟
审核/ 肖宵
监制/ 谭荣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