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传媒中心主办       热线:0836-5124430       
横断之心格聂,你让我感到陌生!
2025-02-26 09:39

以下文章来源于侠客地理 ,作者李忠东

侠客地理.

寻找自然美景,探秘山水奇观,用脚、相机和键盘记录地球故事。

格聂山,横断之心

文/李忠东


沙鲁里山

横断山的中央山脉

最高峰格聂山

位于沙鲁里山脉的中部

是当之无愧的“横断之心”


这里

雪峰林立,山川相间

5条岭脊8条冰川槽谷

围绕在一个叫“格聂之心”的地方

形成莲花状的奇特地貌


亦如旋转的法轮

或盛开的“雪莲花”


▲格聂山在横断山的位置


格聂山是青藏高原东缘

现代海洋性冰川的分布区

数十条山岳冰川

以甲瓦多吉羌(格聂之心)为中心

呈放射状分布


高悬的冰斗

冰川改造过的宽缓河谷

串珠状的高山冰湖

灿若星辰的冰蚀岩盆

长满橘红色藻类的血色冰川漂砾

望不到边的石海石河


仿佛重回80万年以前

那个冰河时代

……


▲格聂山地区影像图,5条岭脊,8条冰川槽,围绕在一个叫”格聂之心“的地方,形成莲花状的奇特地貌。资料/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格聂山旅游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格聂,从海底升起

格聂山

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结合部位

特提斯构造域的东段


板块俯冲、碰撞造山

造山后伸展、汇聚走滑-剪切

复杂地质构造在此轮番上演


火山喷发,岩浆入侵,海进海退

断陷沉积,隆升剥夷,冰川侵侵,河流切割

内外地质营力依次作用


这里先后经历

“沧海桑田”、“造山崛起”和“冰与火之歌“


▲格聂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图。资料/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格聂山旅游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01 沧海桑田

2.6亿年前

这里处于海洋环境

沉积了巨厚碳酸盐岩和碎屑岩

至今我们还能在山顶的岩石中

见到那个时代的海洋化石


之后

西部的中咱陆块隆升为陆

而这里所属的甘孜—理塘洋盆继续扩张

海水越来越深


大约在2.2亿年左右

海底火山大规模喷发

形成义敦-沙鲁里火山岛弧带

那时的格聂就像今天的夏威夷


之后

岩浆不断上涌

岛弧、陆块、地块相互碰撞挤压

海洋时代结束


▲夕阳中的格聂主峰,金色的花岗岩体。图片/图虫创意


02 造山崛起

在恐龙繁盛的侏罗-白垩纪

这里却在经历造山时代

巨大的陆内碰撞会聚

让这里产生破裂、分离和抬升


与之同时

地壳深处,岩浆发生重熔

侵入地表形成巨大花岗岩岩体

之后

由南向北漂移来印度板块

与欧亚板块激情相拥

青藏高原由此隆起


格聂山的非凡之躯

随之形成


▲格聂克麦隆神山。图片/猕猴鹿鹿(图虫创意)


03 冰与火之歌

78万年前

全球突然变冷

地球上的冰川从两极逐渐向低纬度推进

地球进入冰河时代

格聂山亦未幸免

因地形差异

西部以格聂主峰为中心

主要发育山岳冰川


▲格聂东南坡悬谷冰川。摄影/张善友


而东部铁匠山一带

连同海子山则发育小型冰帽冰川


大约1.15万年前

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消融退

仅在高山顶部残留少量现代山岳冰川


冰川已然退场

但冰川改造过的地貌和

曾经活跃的痕迹

却被保留在山川之间


冰川遗迹和古冰帽遗迹

成为冰河时代最好的追忆


▲仲纳沟一处鲸背岩上的冰川漂砾。摄影/李忠东



 贰 


悬谷冰川,冰川最后的倔强

格聂山

沙鲁里山现代冰川分布中心

冰川及永久积雪区面积28.35平方公里

均为海洋性冰川

悬谷冰川为主


其中

最大的冰川为格聂山悬谷冰川

位于格聂主峰南坡

面积为4.75 平方公里


▲格聂山顶部发育的一系列悬谷冰川。摄影/李忠东


悬冰川

冰川最后的倔强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

冰川日渐式微

从山谷退至山顶


日渐消瘦的身躯

悬挂的崖壁

如垂暮的骑士

俯望着山下曾经征战过的战场


▲格聂山的悬冰川。摄影/李忠东



 叁 


格聂“冰”成:古冰川传奇

延续海子山故事

格聂山周边坚硬的花岗岩体夷平面上

发育有2处古冰帽冰川遗迹


它们是

海子山古冰帽的北延部分


▲格聂被冰川侵蚀过的大地。摄影/王洪


冰川侵蚀过的花岗岩山体

峥嵘嵯峨


布满冰川漂砾的石海石河

苍凉蛮荒


散落在石海的小型冰蚀岩盆和冰蚀湖

灿若星辰


▲古冰帽遗迹。摄影/张善友


围绕湖泊

河溪蜿蜒如长蛇游动

沼泽湿地野花恣意

水鸟起起落落

格聂山完整保留了

第四纪冰蚀与冰碛地貌的所有类型


从高山到低山带

角峰、刃脊、U型谷、冰碛堰塞湖等


▲格聂山以南冰蚀湖群。摄影/张善友


01 角峰:雪山的姿态

几乎所有5000米以上独立极高山

皆为角峰

或如塔,如锥,如剑

尖锐挺拔


格聂山

这是这的王者之峰

呈金字塔形

由黑云母花岗岩构成

高大宏伟,气象万千

端座于格聂群峰之巅


▲格聂山系肖扎峰角峰群。图片/狼大湿(图虫创意)


无论雪山造型和辩识度来看

格聂山并不出众


但格聂的美

却胜在景观上组合

草甸、花海、河曲、寺庙

组合出最迷人的格聂


格聂山的附近

海拔5807米的肖扎峰

海拔5780米的克麦隆峰
峰形优美

威严如守护之神


▲格聂山没有明显的角峰,但景观组合奇妙。图片/图虫创意


02 冰川U形谷

这里

几乎所有的沟谷都经过冰川改造

这种谷底平缓的沟谷叫冰川U形谷


以“格聂之心”为中心

发育7条放射状U形谷


外围则分布有4条环形主沟

格姆沟、则巴沟、库日沟和哈噶沟

以及多条短促支沟

它们将格聂山分割成8瓣莲花


▲围绕在格聂山的冰川湖泊。摄影/张善友


这些冰川U谷

成为格聂最美景观的荟萃地


远处雪山冰川环峙

两侧森林苍翠欲滴

河谷底部河曲蜿蜒,草甸如织

到了花季,各色高山野花成片盛开

满山满谷,皆成花的海洋


▲冰川U形谷往往成最佳观景地,上图为冷谷沟。摄影/王洪


03 冰川湖泊

这里的湖泊

约有300个之多

皆为冰川所为


铁匠山和夏窝格扎山

更是平均2.8平方公里就有一个

密度之大,世所罕见


▲冰蚀湖。摄影/张善友


冰斗湖

古冰斗积水而成

最常见的一种冰蚀湖

分布在4800~5000米的雪线附近

常成群分布


▲围绕在格聂山的冰川U形谷及冰川湖泊。摄影/王洪


冰蚀岩盆湖

主要分布于古冰帽作用区

常成群分布,数不胜数


▲冰蚀岩盆湖。摄影/张善友


冰川堰塞湖

由冰川带来的冰碛物和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

常呈串珠状或成双发育


▲冰川堰塞湖-格聂拉措。摄影/王洪



 肆 


格聂之眼

在格聂

常见一种热融湖

它是第四纪冰川结束之后

富冰的冰碛物片状融化

形成近圆形洼地

蓄水而成

主要分布在乃千多和各则草甸台地上

海拔4500~4600米


▲格聂之眼。图片/图虫创意


湖泊的直径为10~100米

深度一般不超过1米

水面有时漂浮着低等水生植物

湖泊之间发育冻胀草丘

下部水系连通


现代大气降水补给

影响湖泊的形成和发展


▲雪山环抱中的格聂之眼。图片/图虫创意


“格聂之眼”

是热融湖的典型代表

位于格聂山东南侧丘状台地

属乃千多海子群


乃千多海子群

是一系列高山草甸型海子群

格聂之眼便是其中

海拔最低、水量最多、面积最大的一个


受湖水的丰枯消落影响

湖畔植被以湖心为中心呈圈状分带

呈现出圈层状的色彩变化

从空中俯看,如少女美目瞳孔

“格聂之眼”因而得名


▲格聂之眼,各种植物以湖心为中心呈圈状分带。图片/图虫创意



 伍 


立体草原

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

沙鲁里山伴随青藏高原持续上升

古近纪和新近纪时期

形成了二级夷平面


大约300万年左右隆升加剧

夷平面遭受切割,变得破碎


第四纪冰川时期

这些被切割的夷平面

又受到冰川的削顶改造

槽谷推蚀和冰碛堆积作用


形成

丘谷相间,谷宽丘圆,纵横起伏的

立体丘状高原


▲立体草原。摄影/李忠东


这些丘状高原多发育于

岩性松软、构造破碎的古生代砂板岩地层

一般海拔4000~4500米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丘状高原的脊坡面上

往往发育一系列串珠状的高山草甸型海子群

如格聂之眼


而在丘状高原之间

因理塘断裂带拉分沉降

还发育山间盆地


▲山脉之间的山间盆地。摄影/李忠东


盆地外

雪山峙立

起伏的丘状脊坡曲线优美


脊坡上

草甸如茵,野花恣意


之下是青黛的原始森林

以及幽长婉转的曲流湿地


▲脊坡上草甸如茵,野花恣意。摄影/李忠东


有人将雪山的丘状草原称为

宫崎骏漫画中的治愈王国


通透的蓝天白云

满地的野花

极易沉浸在童话世界


▲满地的野花。摄影/李忠东



 陆 


冷谷沟与冷谷寺

冷谷沟

位于格聂的南部

因沟内的冷谷寺而得名

沟谷幽长而深远


在格聂山的四周

像这样的沟大约有8条


它们

如一双张开手指的手

将格聂雪峰群捧在掌心


▲格聂周围 有8条沟环绕,冷谷沟是最大的一条。资料/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格聂山旅游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冷谷沟是一条冰川侵蚀形成的沟谷

两侧陡峭,谷底平缓

断面呈U形


锅穴、冰川漂砾、冰碛堆积地貌等

冰川遗迹随处可见


在当地人的口中

这些冰川地貌往往幻化成各种传说

大多与格萨尔的传说有关


▲传说格萨尔的试剑石。摄影/李忠东


沿冰川堆积物溯河而上

一片平阔的坝子出现在眼前

这就是著名的虎皮坝


虎皮坝早期为冰川堰塞湖

后来河流切穿湖盆

湖水排空形成沼泽性湿地


湿地沿沟谷方向延伸,呈长条形

长约3公里,宽约800米

河流在河谷中如蛇游动

连续弯出动人的曲线

其中不乏完美的Ω河曲


▲虎皮坝蛇曲河。摄影/李忠东


河流绕来绕去的地方

多形成鲸形沙洲

沙洲上灌木丛生

如精心修剪的盆景


没有灌木的草地

野花恣意盛开


▲鲸形沙洲。摄影/李忠东


虎皮坝的上游

就是新冷谷寺

它齐齐整整地坐落着

金色大殿巍峨雄壮


▲新冷谷寺。摄影/李忠东



 柒 


格聂古道:孔道大通

2021年

距此100余公里稻城皮洛遗址

石破天惊的发现

证明早在13万年以前

人类已开始踏足这片土地


它们在此游牧、狩猎

近几年,在格聂附近

断崖石壁间发现的大量岩画

真实地记录了他们在这里的多彩生活


而大量古碉、古寺庙、古驿站、古村落、古洞窟

似乎也也证明

这里的文明从远古传续至今

从来未曾中断


▲格聂附近发现古老岩画,据专家分析很可能与皮洛遗迹同时期。图片/格聂山管理局


茶马古道

最古老的线路从这里通过

然后经过波密乡、鹦哥嘴到巴塘


鹦哥嘴故道上的石刻:易简师超。摄影/李忠东


1718年

清政府开辟"川藏官道"

沿途设立粮台、塘铺

让这条古道又有更多的政治意义


在这条道路上

来自四川盆地的茶叶

通过牦牛运输队运往西藏、南亚


往返于汉藏的官吏、僧侣

亦行走在这条古道


巴塘鹦哥嘴“竺国通衢”“孔道大通”等石刻

记录着这段往事


▲川藏官道上的鹦哥嘴石刻:孔道大通。摄影/李忠东



 捌 


丁真的世界,户外者圣山

而早在1877年

外国旅行者William Gill便来到这里

面对格聂

他显然已兴奋到语无伦次


▲格聂山下的新冷谷寺。图片/图虫创意


“没有任何词语可以形容这座高大的山峰,

在这里

任何旅行者都可以体会到藏人的心情

不由自主地称之为圣山”


但在大多数的岁月里

格聂都是沉寂的

养在深闺人不识


▲格聂附近的克麦隆雪山,像一尊神。图片/图虫创意


路过这里的游客

心中装中稻城的雪山和西藏的神秘

无暇将余光投向这里

他们的脚步总是匆忙而坚定


▲丁真出生地:格聂山下的下则通村。摄影/李忠东


然而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不知什么时候

格聂南线成为穿越界的天花板


这里是户外圈中口口相传

令人垂涎欲滴格聂C线大转

川西顶级的户外圣地


▲措娘卡与格聂神山。摄影/张善友


又不知什么时候

土生土长于斯地的

藏家小男孩珍珠丁真

以纯洁干净的青涩表情

令久居城市的人们

忽魂悸以魄动


人们这才恍若隔世般地问

丁真的世界

理塘格聂在哪里?


▲格聂山的千乃多村。摄影/李忠东


-END-


via:侠客地理







往期回顾



这不是滤镜!甘孜的春天是一场浪漫的花海!


预定这片花海!抓紧去春天里遛遛自己~


当丹霞遇上黑色石林,甘孜山色不止青绿!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0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