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每晚睡够8小时才是“最健康”的,但真实情况果真是这样吗?一项超32万名亚洲成年参与者的大型研究发现:最佳睡眠时长竟然不是我们认为的睡够8小时!当每天睡眠时间达到7小时,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原因死亡率降至最低点!
32万名参与者在近14年的随访期间,有19419名男性和13768名女性死亡。分析发现:睡眠时间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J型”关联——7小时的睡眠时间是与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死亡相关的最低点。
原来
每晚睡7-8小时才是正解!
当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甚至9小时
反而会增加部分疾病的死亡风险!
不用再纠结每天睡不够8小时会不会不健康。2024年3月,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期刊上刊发了一项研究显示:7-8小时睡眠最延寿,过长过短的睡眠时间都会促进身体生物年龄衰老。②
研究人员分析了超1.3万名参与者的睡眠数据和健康数据,他们平均表型年龄为43岁。根据他们睡眠时间分为:长睡眠组(≥8小时)
正常睡眠(7-8小时)
短睡眠组(6-7小时)
极短睡眠(<6小时)
研究发现,与正常睡眠组(7-8小时)相比,短睡眠组(6-7小时)、极短睡眠(<6小时)、长睡眠组(≥8小时)均与身体年龄之间呈正相关。这意味着,过多、过短的睡眠时间都会促进身体生物学衰老。
研究截图
1. 时长7-8小时,不能少于6小时
上述这些研究和我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倡的,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7-8小时一致。所以,以后不用再纠结自己睡不够8小时,会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了。
不过,睡眠时间也不能少于6小时。研究显示:每天只睡少于6小时的人更容易得2型糖尿病;尽管健康饮食与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相关,但仍不能抵消睡眠时间不足而增加的风险。③
2. 入睡晚上10点,不要晚于11点
其实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建议最佳入睡时间是晚上10点。
中医:晚上10点多是最适合入睡的时间。中医认为,子时(晚上11点~凌晨1点)和午时(中午11点~下午1点)是一天中最适合睡觉的时间,能快速帮助人体修复损伤、养精蓄锐,达到最佳状态。从晚上10点半开始准备入睡,11点左右可以进入睡眠状态,效果最佳。④
西医:晚上10点褪黑素分泌“黄金时间”。通常晚上9点或10点大脑开始分泌褪黑素。随着褪黑素分泌的增加,身体会出现睡意,提醒你就寝时间到了。我们在晚10点到凌晨2点处于睡眠状态,可以获得最佳的激素分泌和恢复效果。这段时间可称为“黄金时间”。⑤
3. 养成睡眠规律,保持睡眠一致性
睡眠不规律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更高,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升高53%。换句话说就是,昨天10点睡,今天11点睡,明天熬夜到2点,这种睡觉的人痴呆风险上升。⑥
保持稳定的睡眠习惯,有助于减缓身体生物衰老过程。与睡眠习惯稳定的人相比,入睡时间偏差较大、工作日和周末睡眠差异大的人身体生物年龄老了9个月。⑦
因此,保持稳定的睡眠习惯,每天都保持差不多的入睡时间、起床时间,有助于减缓生物衰老过程。
4. 质量高睡眠好,第二天状态为准
“并不是睡得越多就意味着睡得越好。”睡眠时长存在较大的个体化差异,任何的指标(如睡眠时长、醒来次数、入睡时间等)都是相对的,要结合第二天起床后的状态来判断自己的睡眠是否良好。如果醒来感觉休息非常充分、精力十足,白天工作学习没有明显倦怠,就可以认定夜间得到了充足的睡眠。⑧
所以,大家不要纠结“要不要睡够8小时”,真正判断好的睡眠标准只有一个——你的感受。如果你第二天起床后感觉睡得很好,精力充沛且白天也没困倦,那可以说就是一个良好睡眠。
编辑/ 卢雪英
校对/ 王玲娜
责编/ 马俪伲
审核/ 白马
监制/ 谭荣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