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传媒中心主办       热线:0836-5124430       
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甘孜州4个文化遗产项目拿到“申遗”入场券
2025-04-17 15:08
4月16日,记者从甘孜州文广旅局获悉,今年初国家文物局已将甘孜州的“唐蕃古道四川段(含石渠玛尼石刻群)”“中国多元族群传统聚落(丹巴碉楼与藏寨)”“茶马古道四川段”“青藏高原旧石器遗址(皮洛遗址)”4个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下简称“申遗”)迈出至关重要一步。

石渠县松格玛尼石经城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申遗’的先决条件。”州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列入名单,意味着甘孜州这4个项目的遗产价值和保护价值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也宣告其正式拿到“申遗”入场券,有望在未来角逐“世界级”‌。
石渠巴格玛
据了解,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迄今达到59项,保持领先优势。按照世界遗产申报的趋势和要求,去年3月底,国家文物局启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更新工作,今年更新的名单吸纳申报积极性高、遗产价值突出、保护管理状况良好的遗产项目,剔除工作长期停滞的项目。

丹巴碉楼与藏寨

此次甘孜州成功列入“申遗预备队”的这4个项目中,“唐蕃古道四川段(含石渠玛尼石刻群)”及“茶马古道四川段”二者为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十分重视的线性文化遗产;其中,“唐蕃古道”是中国唐代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通往吐蕃都城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的官道,全长3000余公里,跨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五省(区),有着“丝绸南路”之称;而甘孜州石渠县作为古道南线的重要节点,境内保留着“照阿娜姆石刻、白马神山石刻群、须巴神山石刻群”等多处吐蕃时期石刻群遗迹遗址,填补了青藏高原东部古道走向的研究空白,证明了汉藏文化交融的深度,特别是其与青海玉树贝纳沟石刻的联动,进一步揭示了古道支线的繁盛,为文成公主进藏路线提供了新线索。

茶马古道四川段

茶马古道四川段

除了以上两项极大丰富全省文化遗产类别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外,“青藏高原旧石器遗址(皮洛遗址)”则是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其以位于甘孜州稻城县的皮洛遗址为代表,见证了人类在十多万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征服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为研究早期人类迁徙、技术扩散及高原适应性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改写了国际学界对“东方早期人类技术滞后”的认知,深化了对中华文明多元起源的理解,更凸显了青藏高原在全球人类演化研究中的独特地位,被誉为“青藏高原人类征服史的里程碑”。

稻城县皮洛遗址

稻城县皮洛遗址出土的石器

至于“中国多元族群传统聚落(丹巴碉楼与藏寨)”,涉及甘孜州和阿坝州两地,其作为川西高原嘉绒藏族传统聚落的杰出代表,展现了藏、羌等多族群融合的建筑智慧与文化传承;历经千年风雨与地震仍巍然屹立的碉楼,同藏寨依山而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形成“千碉之国”的壮丽景观,是研究中国西南边疆族群社会结构、建筑技术及文化交融的珍贵实物例证。

丹巴碉楼与藏寨

近年来,甘孜州致力从“落实保护管理机构、编制相关文物保护规划、加强文物修缮保护、开展‘申遗’基础工作”等方面重点发力,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尤其注重以“申遗”为抓手,深化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文化遗产彰显全域底蕴成效与日俱增,遗产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日渐显现。
“4个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我们倍感骄傲和鼓舞。”州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甘孜州将对照国家、省有关部门工作部署,坚决扛起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使命担当,强化文物考古基础研究,进一步发掘和阐释甘孜州系列文化遗产的历史含蕴、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保护历史风貌、开展对外交流,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
(本文图片由州文广旅局提供)

全媒体记者/ 李娅妮
编辑/ 卢雪英
校对/ 卢雪英
责编/ 马俪伲
审核/ 白马
监制/ 谭荣皓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0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