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甘孜州迎来旅游高峰。在德格印经院,来自上海的游客王晶晶与当地导游扎西驻足交流。他们脚下的G317国道,正是串联“丝路甘孜·川西秘境”的文明动脉。
德格印经院 供图 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0年,甘孜州响应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提出打造“G317高原丝路文化走廊”,并在州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推进相关工作,启动“丝路甘孜·川西秘境”品牌建设。该品牌以“南丝路”为背景,融合川西风光与康巴文化,聚焦文旅融合和沉浸式体验,2024年成功入选人民日报社“丝路文旅融合发展优秀案例”,是四川省仅有的4个入围案例之一。
文脉赓续:丝路基因激活文化共同体
甘孜州文旅部门联合学术机构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科考团队行程五千公里考察古道遗迹。在炉霍县呷拉宗遗址,专家发现西南地区较早的冶铁遗存;道孚县泰宁古镇则展现了藏汉文化交融的典范。团队最终完成4万字的《“丝路甘孜·川西秘境”科考报告》,为文旅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白玉河坡民族手工艺 供图 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4年,《甘孜岩画》专著发布,填补了青藏高原东部旧石器岩画研究的空白。同年9月,德格印经院启动珍稀雕版数字化保护项目,运用三维扫描技术保存千年文化智慧。白玉县河坡村的非遗传承人扎西多吉,将传统藏刀纹样与“一带一路”文化符号结合,开发文创产品,推动非遗技艺焕新。
品牌焕新:多维破圈激活文旅势能
甘孜州构建“国际传播+网红经济+内容共创”营销体系。纪录片《探秘丝路甘孜》全网播放量超4.7亿次;“网红局长”刘洪联动丁真发起“丝路甘孜·非凡之路”公益穿越,吸引百亿级流量。2024年,品牌获国际艾奇奖金奖,成为“一带一路”文旅出海标杆。
抖音#丝路甘孜·川西秘境#话题数据截图
线上,“我为丝路甘孜代言”创意大赛总阅读量达18.5亿次;线下,“丝路甘孜·大型穿越主题活动”融合公益助农、生态保护,提升品牌社会价值。刘洪与丁真的个人IP效应,进一步放大了甘孜的文旅影响力。
产业共生:全域联动助推乡村振兴
依托G317走廊,康北八县形成“景区带村+非遗兴产+生态反哺”模式。白玉河坡村将藏刀技艺转化为文创产业;石渠长沙贡玛湿地推行“门票收益生态补偿”,农牧民年增收超3000元。2024年,康北文旅产业拉动GDP显著增长,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样本。
石渠星空 摄影 但晓军
甘孜州推出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精品线路,如“中国最美雪山”“格萨尔文化之旅”等。道孚墨石公园、德格印经院、石渠松格嘛呢石经城等景点吸引大量游客。文旅产业带动乡村经济,自“丝路甘孜·川西秘境”品牌推广以来,康北片区游客量年增32%,返乡创业人数显著增加。
甘孜州政协副主席、州文旅局局长刘洪表示:“G317高原丝路文化走廊的共生密码在于整合历史、生态与创新,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传统中拥抱现代,在生态中实现发展。”未来,这条走廊或将成为中国文旅融合、民族共生的“甘孜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