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防汛的关键期,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甘孜州各级各部门抓细抓实防汛减灾各项举措,全力打好防汛减灾“主动仗”,筑牢防汛“安全堤”。
立足于“防”,构建全链条防汛减灾体系
入汛以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主要干支流水势相对平稳呈上涨趋势,各水文(位)站点多处在中高水位,太平桥水位站出现超保证(超警)水位洪水,其余站点均处于警戒水位以下。但值得注意的是,据甘孜州气象台预测,6月至7月,两江一河干支流水位持续上涨,并在6月底或7月初达到最高水位,部分河流可能出现超警戒水位,警惕康定市、泸定县、丹巴县、雅江县等灾害易发区,尤其注意各中小河流可能因局部极端天气水位突涨造成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针对此情况,州水利局农村水利与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李玮告诉记者,按照州委、州政府统一部署,各县(市)持续抓实抓细“三有三通道”工作法、“沟长+点长”责任制、“传统方式+科技赋能”和重奖典型发动群众群防群治4个重点工作,确保汛期安全度汛。
在着力防范应对方面。州内多次召开防汛减灾专题会议,科学制定应对方案。自5月1日起,由州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每周轮流牵头开展联合值守,每日安排防汛骨干力量在州域治理运行中心集中办公,确保应急响应高效运转。
在确保落地见效方面。构建“沟长+点长”责任体系,2387名沟长、6257名点长对1015条沟段实行网格化管理。同时,整合资源打造“甘孜州防汛防地灾驾驶舱”,提升预警、预防和调度效能;各级责任人综合运用多种传统手段,确保临灾预警时群众能快速安全转移。
在科学监测预警方面。对山洪灾害危险区科学分级,依托354处非工程监测站点和69处视频监控点,保障汛期报汛率超90%。将防汛责任人纳入气象靶向预警系统,加密短临监测频次,通过部门会商、视频调度等方式,实时掌握雨情水情并及时发布预警。
在开展隐患排查方面。采取“群测群防日常排查+专业队伍集中排查”模式,对地震灾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开展隐患排查。州政府制定印发《甘孜州鼓励使用“甘快传”推动全社会参与安全大监督有效防火防汛防事故的奖励办法(试行)》,鼓励群众通过“甘快传”微信小程序上报隐患,形成全民参与安全监督的良好局面。
在筑牢安全底线方面。推进康定、泸定等地水毁修复及山洪沟治理工程,实施18县(市)监测站点维护、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等项目,启动12县(市)水利测雨雷达配套工程。同时,盘点储备价值约450万元的防汛物资,确保关键时刻物资供应充足,切实筑牢防汛安全底线。
着眼于“治”,系统推进防汛减灾综合治理
“轰隆隆……”6月19日,稻城县省母乡各瓦村子洛河段,河道两岸除险加固作业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乡村两级干部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山洪灾害危险区和地质灾害点的清理工作。
近期,持续的强降雨天气,导致该县子洛河各瓦段水位持续上涨。省母乡迅速落实防汛排涝各项措施,对辖区的8处山洪灾害危险区和4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为期10余天的重点循环排查清理,并同步推进子洛河各瓦段约3公里河道两岸的除险加固工程。“我乡针对隐患点制定‘一点一策’专项预案,建立‘问题台账-整改时限-责任到人’闭环管理体系,确保隐患动态清零。”省母乡工作人员扎西卓玛介绍道。
在全州层面,记者了解到甘孜州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理念为核心,着力提升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绘制全州防汛减灾“一张图”。严格执行《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科学制定项目储备和搬迁计划,全力保障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灾防治科科长周原成表示,甘孜州坚持“科技+法治”双轮驱动,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向智慧化、精准化升级。今年3月上线的“甘快传”微信小程序,已累计接收群众上报隐患信息1703条。未来,甘孜州依托揭榜挂帅项目即将引入“北斗 +InSAR”技术,在康定、雅江4条示范沟开展山洪泥石流动态监测预警工作,强化线上感知与线下应急响应的协同联动。同时,积极推动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平台、地质环境管理系统等多源数据接入“平安甘孜集成系统”,实现地灾防治工作的统一高效调度。
聚焦于“救”,构建高效应急救援体系
5月28日,乡城县开展汛期安全隐患集中排查与应急演练,以实战检验防汛能力。演练现场模拟灾害发生场景,完整覆盖预警发布、游客疏散、医疗救援、险情处置等全流程。景区工作人员与医疗队伍高效协同,仅30分钟便完成所有“被困游客”安全转移,迅速控制险情。乡城县旅游服务中心主任格绒彭措表示,此次“景区部署+游客参与”的演练模式,显著提升了县域景区防汛减灾水平,后续将加大巡查力度、优化应急机制,全力保障旅游安全。
防汛演练的“乡城实践”仅是甘孜州防汛工作的缩影。入汛前,全州聚焦山洪灾害危险区、涉水景区、在建工地等重点区域,由州应急管理局指导责任单位完善应急预案,明确预警阈值、转移路线、安置点位等关键信息。同时,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机制,完善临灾预警“叫应 - 反馈”闭环管理,针对老弱病残等重点人群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确保预案可操作、能落地。
在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上,甘孜州已构建起“全领域、多层次”的应急体系。目前,全州集结2710支、超5万人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3.62万件抢险装备。其中,国家专业救援队989人,7 + 11地方综合救援队伍2067人;289支乡镇应急队、2243支村级应急分队扎根基层;在建企业、矿山危化等行业队伍协同作战;道路抢修、通信电力保障队伍随时待命,并储备249台抢险机具、140辆应急车辆。此外,14个直升机停机坪与139个临时起降点,为应急救援提供空中支援保障。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我们的落脚点始终都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据州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杨媛介绍,接下来将完善应急预案,结合实际细化响应流程、明确职责,增强预案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制定覆盖乡镇、社区、企业、学校的演练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实战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并科学规划物资储备,按需优化结构,加大先进设备采购,健全动态管理机制,保障物资状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