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传媒中心主办       热线:0836-5124430       
从泥石废墟到“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旗映红丹巴县阿娘沟一村的“涅槃”路
2025-07-01 17:08


2024年7月1日,阿娘沟一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活动

202471日,甘孜州丹巴县半扇门镇阿娘沟一村,铿锵的入党誓词在山谷间回荡。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面向群众,右手握拳,眼神坚毅。这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的活动,在国歌声中拉开序幕,但真正的高潮是村党支部书记冯兴富宣布发放务工工资——17万余元现金递到村民手中,郑明聪攥着9000多元钞票,笑得合不拢嘴:以前从没出过门打工,现在家门口就能挣工资、拿分红,真心感谢党!这一刻,欢腾的锅庄舞、热闹的拔河赛,都成了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而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泥石废墟。

航拍阿娘沟

山洪淬炼:废墟上挺起红色脊梁

记忆拉回那个惊魂的凌晨——2020617日。沉睡的阿娘沟被梅龙沟山洪的咆哮惊醒。洪水像挣脱了锁链的猛兽,裹挟着巨石轰鸣而下。顷刻间,30多户人家的房屋轰然倒塌,赖以生存的190亩良田,被无情地冲刷成一片狰狞的砾石滩。

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在被冲毁的村庄原址开垦农田

生死一线间,村支书冯兴富和党员们成了乡亲们的主心骨。监测员一发现苗头不对,警报立刻在党员网格中传递。冯兴富扯着嗓子指挥,挨家挨户敲门、催促,甚至背起行动不便的老人往外冲。“泥石流就在我脚后跟追着跑!那声音,一辈子都忘不了。”他回忆道。仅仅28分钟,107名村民全部安全撤离,创造了“零伤亡”的奇迹。

人保住了,家却没了。灾后重建的担子更重:丹巴县筹集3.8亿元资金,中铁八局日夜施工复垦土地;“两委”积极组织党员帮建房屋的同时制定下“三年建成、五年追上”的重建计划……三年后,35户灾民搬进藏式风格的新居,复垦的150亩土地平整如砥。“支部强,人心齐,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冯兴富这句话,成了废墟上重生的信念。这场大灾也磨砺出“三个有数、四个注重”的避险真经——谁在危险区、哪些人需要特殊照顾、各自担什么责,党员心里门儿清;预案要管用、演练要逼真、上下要联动、隐患要早除。这套办法,在2021年“7·12”马家沟山洪中再显神威,村子又一次安然无恙。

土地回来了,可怎么让这复垦的地里长出金疙瘩?党支部的目光投向了田野。

沃野逐梦:党旗下耕耘四季丰景

面对复垦的43亩土地,冯兴富与村两委瞄准高价值羊肚菌产业。2022年,40亩试验田一炮打响,收入80万元种一亩挣两万多,比种菜强!”村党支部副书记王顺刚在村民大会上力主扩大规模。

辣椒采摘忙,金秋好“丰”光

随后,村党支部牵头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统一供种、技术培训和保底收购消除村民顾虑。在技术赋能方面,争取浙江援建2700万元建成40亩智能大棚,实现传感器监测温湿、水肥自动滴灌的精准种植。更通过冬春种菌薯、夏秋栽椒麦的轮作模式,让冬闲地变身四季田,土地效益倍增。

丹巴邮政畅通羊肚菌产销运渠道 助力阿娘沟一村老百姓致富增收

2023年羊肚菌采摘季,丹巴邮政将邮车开进田间。现采现装,48小时直达成都餐桌!总经理李建英的吆喝声中,120万元产值落袋,户均增收5500元。

建成后的羊肚菌种植基地

产业做大了,阿娘沟一村主动分享党支部将富余土地低价流转给邻村阿娘沟二村并传授技术,喇嘛寺村则专攻菌种生产加工。三个村子抱团,形成了110亩的羊肚菌产业带,带动了2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这一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百万达100.05万元。分红大会上,26万余元现金堆成小山,村民杨友才领到5000元喜笑颜开:以前收入靠天,现在年年有盼头!

2024年,地里的紫土豆又迎来大丰收,10万斤土豆装箱外运;与此同时,配套建设的养牛场引进55头优质肉牛,牛粪发酵成有机肥反哺菌田,形成土地种饲料、饲料喂肉牛、粪污培肥料的种养业循环发展模式

产业红火了,村子怎么管得更好?夜幕下,村委会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善治密码:石榴籽抱紧暖心家园

傍晚村委会的灯光,映照着阿娘沟一村雷打不动的三天一会。村两委常职干部利用晚上碰头,高效商议重建、产业、民生大小事,党支部织就的暖心网是高效运转的核心。

阿娘沟一村党员志愿服务带动群众种植经济作物

党支部推行党员包片联户12名党员精准服务52户群众,从土地调解到大棚技术,服务直达末梢。冯兴富更是铁面管家,曾主动扣减自己病假期间绩效工资,以严管厚爱立规矩。2023年,支部公开教育批评党员6人次,有效强化了党员先锋意识。

针对多民族聚居特点,支部创新设立石榴籽工作站,党员骨干化身和事佬,穿针引线促团结。在党支部带领下,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抱!村民的赞誉道出和谐真谛。细微处见治理:田间开起法律课,有事来协商·碉楼协商畅通民意,最美家庭树榜样,自治、法治、德治拧成一股绳。四年来,该村实现矛盾纠纷与信访事件双零纪录。

“现在心思都扑在挣钱上,谁还吵架?”村民杨友富的话印证了人心所向。党支部的引领,为阿娘沟一村赢得了“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孜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荣誉,冯兴富也获评全省“担当作为好支书”。

村民分红

如今,新建的旅游综合服务站傍山而立,农旅融合蓄势待发。柏油村路蜿蜒,网红民宿点缀山间,曾经疮痍之地,如今人均收入超2.3万元。展望未来,冯兴富话语铿锵:下一步,我们还得坚持党建引领,把种养业和旅游服务做得更红火,让村集体的家底越来越厚,给乡亲们在家门口创造更多挣钱的机会!

当新党员在复垦田边宣誓入党

那条从灾难中走出的路

正向着更远的青山延伸

全媒体记者/ 罗文婕
编辑/ 卢雪英
校对/ 马俪伲
责编/ 王玲娜 
审核/ 白马
监制/ 谭荣皓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0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