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杨孟双
“我刚进校的时候全州排名1000名,今年高考(物理类)474分,稳稳上本科。”康定市第二中学学生陈曦正在咨询老师填报志愿。
作为一所生源多处于全州中下水平的学校,康定市第二中学在教育“组团式”帮扶下,用三年时间实现“低进高出”的逆袭,让众多像陈曦一样的孩子圆了升学梦。2025年,学校迎来首届高考,普通模式77人参考,42人上线本科,上线率54.5%。
2022年9月,由杭州第二中学钱江学校副校长曾应超带队的10名帮扶教师来到康定市第二中学。彼时,这所刚完成整体搬迁的学校正面临优质生源流失、师资力量薄弱等困境。“记得第一堂课,学生们连基础的实验操作都很生疏。”帮扶教师陈威回忆道。
康定市第二中学
从“硬件升级”到“软件革新”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走进康定市第二中学,崭新的计算机云机房里,学生们正通过线上课程与杭州的名师实时互动;3D 打印教室里,创意作品琳琅满目。“以前上课全靠粉笔黑板,现在有了多媒体一体机,知识变得直观又有趣。”信息技术老师曾健感叹。
云机房
硬件设施的改善只是第一步。学校高中部与杭州二中、成都七中建立结对关系,成立“杭成班”;初中部与江南初中结对,设立“萧山班”。依托帮扶校资源,1个名校长工作室和17个名师工作室相继成立。萧山区钱江世纪城商会捐赠的500万元“萧康励志”基金,更为师生成长注入动力。
“我们引入了杭州先进的教学理念,推行班级重组,根据学生特长开设高职单招班、高考升学班、艺术特长班。”校长曾应超介绍。首届高三艺术班在四川省2025年艺考中,上线率达79.2%;单招班更是实现100%录取,其中公办院校达80%。
美术班
从“输血帮扶”到“造血成长”师资队伍全面升级
“多亏了师父的指导,获得甘孜州赛课一等奖。”青年教师邵梦琦口中的师父,是帮扶团队的陈宇琪。学校通过“师带徒”“传帮带”模式,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三年来,帮扶教师指导徒弟获得国家级、省级、州级教学奖项80余项,申报省州级课题4项。
学校师徒结对传帮带
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与杭州二中、成都七中联合举办15次教研活动,300余人次本地教师赴外培训。“以前觉得教研很遥远,现在每周都有机会和名校老师交流。”语文老师彭诗琪说。
此外,学校创新管理模式,将帮扶教师安排到年级组担任主任,推行年级组负责制,培养出 6名本土中层干部。“我们不仅带来经验,更希望留下一套可持续的发展机制。”曾应超表示。
教师推门听课
从“课堂学习”到“全面发展”学生素养显著提升
“在CTB社团,我们学会了如何做课题研究,还登上了北京全球论坛的舞台。”学生王楠说。依托帮扶力量,学校成立了文学社、科创社等12个社团,组织师生赴杭州研学交流7次。2025年,CTB社团在北京斩获多项大奖,学生论文还被收录进会议期刊。
杭州研学活动
学校还通过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艺术节、戏剧节等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这里,我不仅成绩进步了,还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山雨可说。
杭州研学活动
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更是“组团式帮扶”的工作思路。曾应超说:“大力发展社团,也是为了让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扩充人生赛道,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图片来源:康定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