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记者走近
艾滋病感染者群体
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希望这些故事,能警醒大家
考研男孩的“意外”
讲述人:小江(化名)
通过交友软件约炮染上艾滋病
父爱缺失酿下的苦果
25岁的小李曾经是朝气蓬勃、前程似锦的大学生。他和他的家人憧憬,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就可以救死扶伤,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可是大五那一年的一纸检验报告,彻底粉碎了他的医生梦……
小李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婚了。忙于生计的母亲重新组建了家庭,对小李的关心日渐减少。缺少母爱、陪伴的小李,无比孤独、寂寞、空虚。尽管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小李却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从小缺失父爱的小李,对男性有特别的情感,别人稍微对他好一点,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依赖感,希望得到保护。大四那年,小李通过交友软件认识一位男性。后来小李才知道,这是一位同性恋,他们的无保护性行为却成为小李感染艾滋病的祸根。
一次住院,小李被查出感染艾滋病。消息如五雷轰顶,让小李措手不及。“对艾滋病,学医的我并不陌生,只觉得应该离我们很遥远,我怎么就感染了呢?”小李把秘密埋藏在心底,叮嘱医生暂时不要告诉他的家人。
眼看同学陆陆续续签约、踏上工作岗位,小李心急如焚。他也投了不少简历,过了最后一道面试关,却不敢参加用人单位的体检。“万一我的病被人知道了,连起码的尊严都没有了。”小李颓废、自暴自弃,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他不再积极配合治疗,而是断断续续地停药。“每一天都仿佛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有种等死的感觉。”不规律服药导致小李身体每况愈下,体重下降到40公斤,整日郁郁寡欢。
医生得知小李的心路历程,有些心痛,对他更加关注和鼓励,讲身边的励志故事给他听。来自长辈般的关爱和温暖,让小李冰冷的心渐渐融化,他愿意敞开心扉和医生聊天,配合治疗。
如今,小李走出了阴霾,在同学的帮助下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不仅能养活自己,生活也回到了正轨。
HIV感染者做了妈妈
讲述人:阿敏(化名)
为备孕坚持抗病毒治疗三年
爱的陪伴给她向往的生活
不甘寂寞惹的祸
55岁的老欧(化名),额头、颧骨很突出,眼窝和脸颊凹陷,身体消瘦,高中语文课本《包身工》里的芦柴棒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老欧走路颤颤巍巍,说话有气无力,他的脸上、手上的皮肤长了不少的皮疹。
老欧没文化,自小家里穷,没有上过学,靠种田过日子。老欧有段短暂的婚姻,老婆受不了家里的清贫,和他人远走高飞。从此,老欧一蹶不振,得过且过。经济不宽裕,老欧一直未再娶,有生理需求时就去嫖娼。
老欧的下体经常不舒服,他就去找乡村医生拿点药,或者打个针,也从来没有进过稍微大点的医院去治疗。有一段时间,老欧感觉整个人都筋疲力尽,也不能下地干活,从150多斤瘦到只有80多斤,不仅身上长疱疹,还咳嗽咯血。
老欧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到当地医院住院,最后诊断为带状疱疹、肺结核、艾滋病。老欧不知道“艾滋病”到底是啥病?“别人去‘喝板板茶’都没有得病,我得了会死吗?”老欧一脸无助。工作人员耐心地给他科普好多次,他似懂非懂,点点头:再也不敢去“喝板板茶”了,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让艾滋病患者的生活与治疗举步维艰
希望大家洁身自好的同时
正确看待艾滋
不歧视,不传播
预防艾滋,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