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召开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问题整改暨工作推进会,通报了2024年度省内考核评估情况。我州2024年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综合评价为“好”,在全省全域脱贫县6个市州中排名第三;东西部协作考核综合评价为“好”,在全省12个协作市(州)排名第6;全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为“优”;在2024年度市(州)党委和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考核评估)中,获评“好”等次;这些成绩均创我州自脱贫攻坚战以来历史最佳水平。这份沉甸甸的“好”成绩单,清晰勾勒出甘孜州从巩固脱贫成果向全面振兴稳步迈进的坚实足迹。
成绩背后,是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围绕“防返贫、育产业、补短板、强支持、守底线”五大重点的持续攻坚。一套严密的责任链条贯穿始终: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四级书记”一起抓,乡村振兴实绩与目标考核、评先评优等“五个挂钩”机制有效运转。9150名遍布州县乡村的“政策通”“明白人”与4179名扎根一线的驻村干部,共同织密了政策落地的网络,拧紧了各级抓落实的责任发条。
让农牧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始终是工作的核心。2024年,全州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91.04亿元,首次突破9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6.7%,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特色农牧业全链条升级成效显著。高原沃土上,近百万亩现代特色农牧业基地星罗棋布,牦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值突破75亿元大关。激活村集体经济活力的“八条措施”成效显现,1218个村年收入超过5万元,21个“百万村”崭露头角,全州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跃升至3.59亿元。就业帮扶精准发力,36636名脱贫人口在公益性岗位上获得稳定保障,7.66万余人实现稳岗就业,179个帮扶车间(基地)吸纳了1362名脱贫劳动力。880余万元的跨区域务工交通补助和求职创业补贴精准滴灌,助力2024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6.1%。消费帮扶渠道持续畅通,中央单位、浙江协作区及省直帮扶部门累计助销农特产品价值17.81亿元,让甘孜特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跃然眼前,乡村治理互融共进,改革创新成果充分彰显,“三农”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强有力的资金项目支撑,为振兴蓝图注入澎湃动能。累计140.75亿元财政衔接资金投入6376个项目,为乡村发展筑基垒台。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5.31亿元,助力产业发展。对2013年以来扶贫和帮扶资金资产进行了全面“体检”,清理到位资金高达803.99亿元,形成资产原值502.09亿元。帮扶产业管理精细到村,对6268个项目实施“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的分类施策,道孚县先行先试的帮扶资产管理探索,正为全州项目资产规范管理蹚出新路。
为了织密民生保障网,控辍保学“硬措施”守护了99.89%的义务教育巩固率,5842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惠及近78万群众,5.1万余户脱贫户住房安全无忧,民生保险覆盖44.3万户,126个村电网升级,1358公里农村公路延伸至远方。国家支持重点帮扶县14条措施全面落实,“组团式”医疗、教育、科技帮扶有效弥合发展鸿沟。19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完成规范化建设,800人以上安置区配套了8个产业园区或帮扶车间,27个到户产业项目精准落地,69个安置点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22366名搬迁劳动力在家门口或外出务工中稳定增收。炉霍县成功申报2025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项目,12个欠发达县因地制宜启动建设39个现代农业园区(含7个省星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随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方案与“双百工程”激励办法落地,乡村的“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309个示范村(含60个精品村)、56个省级和美乡村如明珠般点缀高原。村庄清洁行动和“厕所革命”攻坚成效显著,新(改)建户厕8.6万余户,普及率达82.75%。“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在553个村推广应用,54名新晋农村致富带头人和1622户学法用法示范户,成为激活乡村善治的鲜活力量。
此外,多方协作汇聚强大合力。45.5亿元东西部协作资金精准投向692个项目;省内对口帮扶68.65亿元资金支撑2785个援助项目高标准实施。“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159家主体、716个产品获得市场青睐。118家浙江民企、45家省内民企及31个社会组织与重点帮扶县携手,到位帮扶资金3120.58万元,实施项目44个,惠及群众9万余人。
行至半山,更需奋力攀登。据悉,我州下一步将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在监测帮扶、政策落实、项目建设、产业就业、社会帮扶和问题整改上持续发力,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奋力在广袤高原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
来源/ 稻城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