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书《山河纪——从地理看四川》(以下简称《山河纪》)正式面向大众发布,以四川盆地、盆周山区及西部高原三大地貌单元为骨架,展开了对地貌景观无比丰富的四川的讲说。该书主编刘乾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自然是最大的一本书,看你怎么去阅读。”
刘乾坤,红星视频MCN签约达人(账号:@乾坤博物),《中国国家地理》资深编辑,2001年由写作转入摄影,关注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长于图文专题的创作。主要作品有《发现四川》《成都美食地理》《荥经——四川盆地的锦绣花园》《南充——嘉陵江畔的最美记忆》等图文书和画册。
以“山”为笔
描绘大美四川
不同于大多数地理教科书的是,《山河纪》以第一视角,从地理科学的角度,展示了四川景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将人文地理融会贯通后,理解更为简单深刻。尤以成都平原为例,刘乾坤在地理科学与读者之间充当着翻译的身份,将成都这片富饶的土地展示得淋漓尽致。
其中,“山”是贯穿《山河纪》的脊梁,不仅清晰划分了内容结构,更孕育出靠山而生的城市。
华蓥山,是四川盆地底部的最高峰,也是《山河纪》开篇部分“四川盆地”的开端。为此,刘乾坤曾数次前往华蓥山考察,增加了前人少有从自然地理角度书写的内容。
而由华蓥山延伸出的四川盆地中西部的分界线——龙泉山脉,又再次将四川盆地细分。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演变,时至今日,龙泉山已成为成都旅游的名片之一,同时也被称为“成都东边的博物乐园”。不过,不同于大部分四川人所认知的看桃花的龙泉山,真正的龙泉山脉北起于绵阳,沿成都平原东部,绵延至乐山境内。
在这一条山脉上,如今已被游客划分出不同的徒步路线,还有人在这里探究野生植物与迁徒的猛禽。
孕育城市新热点
在成都遥望雪山
“推窗见雪山”这一新热点,也正是孵化于成都周边包括龙泉山脉在内的大小山脉与高大楼宇。这一点,《山河纪》也有所提及。
在成都市区,不同的时令和天气下,市民有时可以看到云雾缭绕的城市景象,成都弥漫在烟雾中,恍若仙境;有时可以欣赏到山巅皑皑白雪,伫立在成都平原外围的壮观;有时还可以看到霞光拂顶,“日照金山”的生机……
三晋与嘉绒/摄影
截至今年上半年,成都人已实现45次“推窗见雪山”,创历史新高,成都观山爱好者、摄影师申芸、三晋与嘉绒等“追峰人”队伍逐渐庞大。这是独属于成都所处的独特区位优势,但已不单是成都人的乐趣。
三晋与嘉绒/摄影
成都,是一个景观极为丰富的城市,既有沃野千里的平原,也有白雪皑皑的极高山大雪塘;既有不断进步的农业文明,也有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既是成功之地,也是安居之所,是正在成长中的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本就土生土长于四川的刘乾坤说:“从地理科学的角度来说,旅游,其实就是对地貌的审美。正如这本新书,是四川人对大地‘有起有伏’的审美。”
拍视频、做达人
传统媒体人的与之俱进之路
作为传统编辑,刘乾坤并未固守传统摄影师的传播表达方式。近年来,他加入红星视频MCN,开启了自媒体转型之路。
刘乾坤 图由受访者提供
刘乾坤表示,以往在《中国国家地理》任特聘编辑时的每一次远行,就是一次阅读的开始。可能是论文,可能是专著,也可能是文化随笔。总之每做一个报道,就需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还要找到报道的亮点和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一个合格的报道。也正是基于此,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本新书,即为“四川在哪里”以及“何以为四川”。
在《山河纪》十余年的实地考察凝练中,刘乾坤几乎走遍了四川大大小小的隐秘角落。期间,随着报道形式更加多样,也启发了刘乾坤的媒体传播思路。在文化创作的基础上增加了直播、短视频报道等等。
刘乾坤希望,通过对四川这个样本的多形式剖析,当人们了解了四川的地理地貌,也能触类旁通,感知地球这本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