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视IP点燃秘境热望到节庆活动激活乡村活力,从跨域协作架起山海之桥到流量密码解锁长效发展。在甘孜这片孕育着极致风光与深厚文化的土地上,“诗和远方”从不只是浪漫想象,而是文旅深度融合催生的生动现实。近年来,我州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路径,在“融”字上做文章,在“合”字上求突破,持续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绘就出一幅百业协同、山海共舞、从“网红”迈向“长红”的美丽画卷。
文旅融合让百业相“融” “合”协共生
“甘孜是个神奇的地方,能治好你的伤!”电影《永不失联的爱》中的台词,不仅点燃了人们对川西秘境的热望,更拉开了甘孜文旅深度相融的序幕。贡嘎圣光、塔公牧歌、亚丁梦幻湖海在银幕流转,这部爱情片已然化身流动的甘孜文旅大片。上映首日票房突破230万元,“看完就想订机票”的刷屏评论,正是文旅蓬勃脉动的生动注脚。
甘孜深谙“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影视IP引流仅是杠杆之一——州政府与峨影集团创新推出“一张影票换一张门票”,观众凭票根可免费游览任意景区。光影艺术与现实山水无缝衔接,形成文旅消费闭环引力。康定市民杨金花夫妇借此重识家乡,计划“再安排浪漫约会,深度打卡电影场景”,正是融合带来的直接回响。
影视引流如火如荼,节庆品牌同样绽放“融合之花”。在得荣县“太阳谷”万亩桃林,情景剧《桃源新约》拉开桃花季序幕。返乡教师、工程师与驻村干部的故事线,巧妙串联非遗展演、星空音乐会、农特产市集与“村BA”篮球赛。昔日“深闺秘境”借“桃花经济”铺就“农文旅商”融合之路,2024年吸引游客76.2万人次,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
广东游客赞叹:“白藏房是舞台,桃林搭桌成咖啡吧,这里把‘花开’过成了诗!”诗意源自融合的无限可能。
融合之力不仅塑造宏大节庆,更在细微处重塑产业肌理。塔公村推行“牧区变景区、牧民变股民”,统一着装、持证和管理标准,传统马帮华丽转身为文旅生力军,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千万元。作为四川唯一的“第二批全国文旅信用经济试点”地区,稻城县以淳朴民风为信用基石,将“看不见的标准”淬炼成可感知的信用价值,打造“稻这里 诚相伴”文旅信用品牌。15个政府部门率先签署政务诚信承诺书,行业协会及市场主体主动签署信用承诺书300余份,5.5万项履约践诺数据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公开;商家“诚信码”化身“信用身份证”,为游客安心畅游全程护航;亚丁景区针对信用良好特定人群实施门票减免优惠,惠及游客18万余人次;130余家酒店、民宿推出“先住后付”信用消费模式,令游客旅游消费体验显著提升;40余户商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消费场景,开发系列商业化信用产品和服务,并通过美团等平台上线推广,信用经济正成为县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从银幕光影到桃花盛宴,从雪山草场到锅庄舞步,甘孜文旅融合的画卷正谱写着更广阔的新篇章。
“山海”联动让“诗”和“远方”紧紧相牵
当甘孜踢踏铿锵的节奏在浙江台州路桥区的十里长街响起,当绚丽的唐卡现身东海之滨,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甘路一家亲”文化旅游交流周,在2025年初夏生动诠释了“山海情深”的崭新内涵。这不是孤例,而是甘孜州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以文旅为桥深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缩影。
时间回溯至2024年秋,“浙川山海情文化旅游交流周”在台州路桥启幕。甘孜县带来的不仅是G317旅游线的壮美风光,更将千年非遗“搬”到了这里。唐卡、藏纸、牦牛肉干等200余件展品,让市民“舌尖”与“指尖”同步感受雪域魅力。这样的交融在川浙协作画卷上持续延伸。2025年,道孚藏民居艺术走进金华古子城,“崩科”建筑通过博物馆与纪录片破圈,带动“五一”假期60%游客探访,文旅收入达1.5亿元。这些实践证明,活态传承与品牌破圈能让千年文脉焕发产业生机。
更深层的协作在于机制创新。2024年“甘浙好甜”推介会上,甘孜州宣布重磅政策,即日起至2026年底,全州所有A级旅游景区对杭州、金华、台州三地市民免门票。“期望通过对口支援的持续推动,让两地文旅协作再上新台阶。”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刘洪的承诺,激起全场热烈掌声。免票政策背后,是文旅协作从单向帮扶迈向双向奔赴、资源共享的深刻转型。
从路桥非遗展销到金华锅庄共舞,从银幕光影到山海对话,甘孜的实践揭示:当文化IP注入情感,旅游线路便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跨越千里的,不仅是游客足迹,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度共鸣。
“出圈”密码从“网红”到“长红”
从“甜野男孩”丁真,到“最帅网红局长”刘洪,近年来,甘孜文旅以“网红”姿态强势吸粉。
当流量热度转化为实打实的增长曲线,勾勒出的甘孜州从“网红”到“长红”的进阶轨迹:2023年,全州年度接待游客总人次首次突破4000万,年度旅游综合总收入首次突破400亿元。2024年,全州共接待游客4385.0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1.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5%和6.26%。2025年上半年,全州首次实现旅游接待人次突破两千万大关、达2025.1万人次。
而流量背后,甘孜时刻保持拒绝“昙花一现”的清醒。褪去网红光环,这片土地正以硬核实力讲述着“出彩”才能“长红”的故事。
这份清醒首先化作政策层面的主动破局。 设立300万元奖金,重奖文旅原创作品;发布“甘孜味道”美食地图,免费派送千张温泉票;全年推出“4+N”文旅体活动……一个个政策“王炸”玩出了新花样。
为了让流量变“留量”,甘孜文旅打出“组合拳”。在业态创新上,构建“旅游+交通、城镇、生态、科技”四维协同体系。硬核交通动脉让景区实现多进多出;“文旅+科技”上演甘孜“科幻感”,皮洛遗址和天文望远镜树起全州天文考古旅游新地标。
品牌塑造则是另一记“妙手”。甘孜文旅走“高端定制”路线,在升级“圣洁甘孜”主品牌的同时,推出“千面贡嘎”“古碉藏寨”等细分品牌,深挖海螺沟、稻城亚丁的文化内涵。更巧妙的是,针对不同客群提供“定制化”服务,精准戳中游客需求。
在旅游体验上,甘孜更是下足功夫。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先后制定餐饮服务地方标准,推出“藏药膳食”“青稞咖啡”等特色美食。此外,通过开通“文旅直通车”,搭建“玩转甘孜”智慧平台;打造非遗文创市集,创排《飞夺泸定桥》沉浸式实景剧,让游客既能打卡美景,又能深度体验文化魅力。
百业交融的在地实践、山海联动的跨域协作、“网红”到“长红”的实践探索,我州持续勾勒文旅融合的立体图谱,以创新为驱动、以特色为内核,让“诗与远方”的引力不褪色,使甘孜这片土地真正成为游客心中的向往之地。
审核/ 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