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建设不仅是市容市貌的升级,更是城市文化底蕴的厚植。康定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以“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在行动”为主题,通过文旅融合、体系构建、创新传播等举措,让千年非遗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焕发时代光彩,为川西北文化传承树立标杆。
文旅融合:让非遗成为文明城市的文化名片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康定市将国家级非遗项目“四月八”跑马山转山会打造成文旅融合标志性IP。2025年5月举办的民间手工艺盛典吸引数万市民游客参与,18位民间艺人携鱼通刺绣、木雅服饰制作技艺、唐卡绘画、藏靴制作技艺等绝技亮相,通过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融合,既展现了康巴文化魅力,又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该活动作为“四川省非遗与文旅融合优秀案例”,已成为文明城市建设中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让市民在参与中增强文化认同,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城市文明底蕴。
溜溜调
噶玛嘎孜唐卡
川西藏族山歌
体系构建:以全链条保护夯实文明城市文化根基
康定市构建“挖掘-申报-培育”全链条非遗保护机制,将文明城市创建中的系统性思维融入文化遗产保护。2025年上半年新申报8个州级非遗项目及10名非遗传承人,目前全市拥有1项国家级、6项省级、19项州级、8项县级非遗项目,5名省级、20名州级、10名县级非遗传承人,形成完善的“金字塔式”传承体系。同步认定的鱼通刺绣工坊、木雅服饰制作技艺等14家县级非遗工坊,既带动了就业,又成为非遗创新转化的示范基地,让文化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为文明城市建设增添“文化民生”底色。
鱼通刺绣
木雅服饰制作技艺
康巴藏族服饰配饰制作技艺
创新传播:让非遗活态传承融入城市文明肌理
作为第九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分会场,康定市在溜溜城举办“非遗进社区”活动,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鱼通刺绣、藏靴制作等非遗技艺,10余家本土文创企业推出融入现代设计的非遗潮玩、服饰等产品,让千年技艺以新形态走进大众生活。此外,《沙德锅庄》斩获甘孜州广场舞大赛三等奖,《木雅藏戏》视听作品荣获省级大赛奖项,通过“非遗+现代艺术”“非遗+文创”等形式,推动非遗从“活起来”向“走出去”跨越,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市民可感可及的文明实践,融入城市文明肌理。截至目前,康定市将非遗展演融入了“冬游康定•闪亮情城”康定首届冰雪•暖阳•温泉嘉年华活动、春节暨藏历新年文化活动、“四月八”跑马山转山会民间手工艺盛典、木格措落日派对、2025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游节——G318户外生活狂欢季、沉浸式路演等大小活动20余场次,活动涵盖了演出、展览、体验等多种形式,各类非遗项目展演达200多场次,覆盖群众5万余人次,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也为非遗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进一步彰显了康定独特的文化魅力,推动了文旅深度融合。
木雅藏戏
藏靴制作技艺
浪卡杰画派
如今,康定市以“非遗为魂、文旅为体”的发展模式,推动木雅文化、鱼通文化等特色资源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康定溜溜调”“四月八转山会”等非遗品牌。在文明城市创建中,通过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城市文明内涵,更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人、以文塑城的“康定方案”,为川西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文明城市建设协同推进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