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传媒中心主办       热线:0836-5124430       
一碗饭、一间屋、一群人,仪陇探索“老有颐养”路径丨一老一小总关情
2025-07-24 08:57
来源: 四川新闻网

当一个县城60周岁以上人口突破19万,占比超四分之一时,如何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在仪陇县的街头巷尾,答案藏在老人捧起的热乎饭菜里、适老化改造后安全的卫生间里、在颐养之家传来的阵阵笑声中。

一碗热饭的民生温度

中午十一点,土门镇文昌村的颐养之家的老人们也正在排队进行就餐;与此同时,紫东怡家幸福食堂的蒸汽准时升腾,68岁的张大爷熟练地刷卡取餐……

老人排队取餐

“张婆婆,今天的清蒸鲈鱼适合您吃,少盐少糖!”紫东怡家幸福食堂的服务员正给老人端上定制餐品。这个投入120余万元建成的300平方米空间,连同南门社区综合体、度门街道综合体、磨子坝社区等地布局助餐点,形成覆盖全域的助餐服务网络,每天飘出的饭菜香,成了最动人的民生烟火气。

“5荤3素的多样化选择满足不同口味,低盐低糖的定制餐品贴合健康需求,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志愿者还会送餐上门。”仪陇县民政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通过实施“先餐后补”政策,按年龄段和困难程度进行分级补贴:困难老人每餐补贴5元;60-79周岁普惠老人每餐补贴3元;80-89周岁老人每餐补贴5元;90周岁以上老人全额免费。

同时,综合考虑老年人口规模、就餐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在县城遴选优质社会餐饮机构开展可覆盖城区的老年餐桌试点,采取“个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的多方协作模式,让老年人愿意吃、吃得好,企业愿运营、能运营,实现互利互赢、可持续发展。

解决了老人吃饭的问题,如何让老人住得更安心?仪陇也有自己的妙招。

屋檐下的适老革命与村落里的互助暖流

“以前半夜起夜总怕摔,现在有了扶手踏实多了!”家住新政镇的独居王奶奶摸着卫生间新装的扶手,眼里满是感激,这是仪陇“一户一策”适老化改造的缩影。

“通过优先瞄准最困难的家庭,比如低保家庭中的失能老人,按需定制改造方案,让‘住有所安’从愿景照进现实。”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从防滑地面到床边护栏,从感应夜灯到升降厨柜,改造清单根据老人身体状况“私人订制”。

赛金镇的张爷爷家就是个例子,改造前轮椅进不了卫生间,改造后不仅装了扶手,门口还拓宽了通道,“这哪是改房子,这是给我们老年人的生命多了一重保障!”

“老李,今天该你当‘值日生’啦!”土门镇文昌农村社区的颐养之家传来笑声。文昌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739名,青壮年外出务工后,空巢老人的养老难题曾困扰乡村。该镇通过各方互动、特色多样、以老养老和以老养老“四大机制”养老新模式,为农村养老提供了仪陇样本。

300米半径的“守望之家”,社长化身巡访员,半月一次探访重点对象,每月一次问候普通老人,助医代购、房屋安全检查样样不落。就像村里老人所说的:“子女不在家,全村人都是我的亲人,是我们的依靠。”

丁字桥镇则以实施乡村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契机,针对空巢(留守)老人多、服务方式单一等现状,探索出另一种可能,在整合闲置的原玉屏村活动室、幸福之家基础上,建成了面积约3760平方米的“元滩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医疗室、棋牌室、文化学习室一应俱全,至今已服务老人约2300人次。

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跨越

1140张护理型床位、118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729张养老床位……一组组数据背后,是仪陇养老服务的硬核支撑。

老人在食堂就餐

城市里,仪陇县在新政南门综合体和度门街道光华社区养老服务站,正探索“教、学、乐、为”融为一体的运营模式,养老已从保障基本需求升级为追求品质生活。农村中,永乐大桥社区探索“志愿服务+养老”、复兴玉皇观村探索“慈善+养老”、赛金芝兰坝村探索“产业+养老”等多种形式的互助养老,让互助养老有了更多可能。

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服务更显温情,独居老人家里的水管坏了有人修,失能老人的药品有人代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老人有人陪伴。这不是简单的上门走访,而是用脚步丈量民生温度的承诺。

当夕阳西下,仪陇的街头巷尾依旧热闹:幸福食堂里老人在话家常,颐养之家传出棋牌声,适老化改造后的屋里亮着暖光。这座县城用实际行动证明,面对26.45%的老龄化率,只要把老人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才能让19万银发族的晚年生活有滋有味、温暖从容。(供图:仪陇县民政局)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0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