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市折多河畔的工地上,塔吊林立,藏式风貌建筑群初现轮廓;理塘县的现代物流园区内,一辆辆满载牦牛肉制品的冷链车正驶向成都。从机器轰鸣的城市工地到青稞翻涌的田园村落,从古韵浸润的高原藏寨到产业集聚的现代园区。康巴高原正悄然书写着城乡融合发展的崭新实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浪潮翻涌,甘孜州将“城乡融合”的新目标纳入发展版图,围绕州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着力打造以康定、泸定为极核,甘孜、理塘为州域副中心,重要城镇为节点的“一核两副多点”城镇空间格局,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鲜活范式。
甘孜州地广人稀,城镇沿“两江一河”河谷点状分布,农村居民点零散,“大州小城”特征显著。城镇间交通距离远,人口跨县流动少,多数县城因河谷狭窄用地紧张,县际公路等级低导致物流成本高。
“康定、泸定辐射能力有限,甘孜、理塘潜力未充分释放,边远城镇发展滞后,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破解的难题。” 州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白迎春表示,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全州整体竞争力,要做强“极核”,让康定和泸定协同发力是关键一环。要培育“副中心”,激活理塘和甘孜的区域协作能力也不可或缺。要激活“多点”,推动特色城镇错位发展同样重要。
据介绍,甘孜州将构建康定——泸定复合型城镇联动发展区,涵盖新都桥、姑咱、磨西等周边乡镇。康定作为全州行政、商贸、文旅、交通中心,与泸定协同共建州级中心城市,推动部分功能向周边适宜区域疏解,强化综合防灾能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同时,建设甘孜及周边城镇功能主导型城镇联动发展区。以甘孜县城为中心,涵盖周边呷拉、拖坝、来马等乡镇。重点扩展甘孜县城综合服务空间,提升公共服务、旅游配套服务、产业服务、综合防灾水平,建设康北区域副中心。建设理塘及周边城镇功能主导型城镇联动发展区。以理塘县城为中心,涵盖周边红龙、甲洼、木拉等乡镇。重点扩展理塘县城综合服务空间,提升公共服务、旅游配套服务、产业服务、综合防灾水平,建设康南区域副中心。
其他重要节点的城镇也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丹巴聚焦古寨旅游,稻城深耕“香格里拉”IP,雅江大力发展松茸产业,形成了“一县一业”的良好格局。
“优化空间布局不是简单的城市扩张,而是通过科学配置资源,让每个地区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最终实现全州人民共同富裕。” 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杨正辉说道。
按照规划,到2035年,甘孜州将呈现出“核心引领、副中心支撑、多点开花”的城镇体系,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均衡覆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美好景象。
“‘一核两副多点’城镇空间格局是发展形势和模式的改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区域之间的有机联动,不断提升全州各地区城镇综合承载力,让每颗‘明珠’都在发展新格局中闪耀独特光芒。”白迎春站在全域规划图前阐释深层理念。
全媒体记者/ 黄炼 吴金芮 陈雨
编辑/ 马俪伲
校对/ 王玲娜
责编/ 马俪伲
审核/ 白马
监制/ 谭荣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