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管护怎么提质?市场突围找什么路径?文化资源如何深挖?9月25日,九龙县魁多镇茶产业升级与茶旅融合发展专项研讨会热闹“开席”。专家学者、业界大咖与当地有关人士围坐一堂,展开兼具烟火气与专业度的“头脑风暴”,既为高原茶产业破局升级把脉支招,又梳理出“九龙天乡”茶产业未来发展的“成长任务单”。
“亮家底”:痛点摆上台
“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高原有机茶示范基地2200亩,联农、带农1500户、45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但茶旅融合力度还不够……”研讨会上,九龙天乡原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太荣自揭短板。
近年来,九龙县深耕“九龙天乡”本土茶叶品牌,产业基础持续夯实,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在2025年春季,仅鲜叶收购达69026.9斤,直接带动茶农增收116.33万元;通过村集体公司订单生产,茶园每亩产值达5580元,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22%,“造血式”增收成效显著。
然而,在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富民效应初步显现的背后,“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一边是生态茶园的先天优势与节节攀升的增收数据,一边是深加工滞后、茶旅融合不足的现实瓶颈。鲜明的对比让九龙天乡茶叶意识到:需要“破局”。
当日上午,在“重走茶马古道”环节,通过对古道印象、绒巴茶坊、普米记忆、古茶树、江郎村官寨遗址的了解,专家学者、业界大咖对九龙天乡茶“家底”有直观感受同时,也看到了这些宝贵资源未被充分盘活利用。
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昌辉表示,当地山水资源优质,魁多镇可依托特殊茶树资源,联合专业工匠挖掘资源个性,打造特色茶产品,让更多人共享资源价值。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陈书谦建议,深入挖掘九龙县茶马古道历史价值,加快当地见证川藏茶叶贸易与民族交融的老建筑申报,进一步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支妙招”:全链条发力
这场研讨会直奔“把生态优势、历史优势变产业优势”的核心议题,大家带着各自的实战经验,从茶园管护到市场终端展开靶向支招。
“传统种植方式制约、专业人才短缺、基础设施滞后等,九龙茶产业还需精准发力。”四川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吴庆丽教授带着对专业领域的实践经验,给出了“接地气”的方案,即通过深化科技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强化品牌建设等举措,进一步推动魁多镇茶产业提质增效。
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何春雷从茶叶产业与茶叶利用方式关系、茶叶利用方式的历史变迁、新式茶饮与产业发展等方面系统梳理脉络,剖析了魁多镇茶产业未来的发展机遇与方向。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专家张士康把目光投向了茶叶新质生产力。他表示,魁多镇要跨界打破单一产业边界,与多领域深度融合,挖掘多元价值。
成都市青羊区政协委员何建华把茶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代价值、品牌建设串联成完整的产业发展思路,为魁多镇茶旅融合发展提出了具体方向。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林智结合魁多实际的茶产业与茶旅融合发展,进行了平衡茶产业发展与文旅价值挖掘的探讨。
“晒清单”:成果要落地
“大家的真知灼见,既分析了优势潜力,也指出了问题短板,更提出了许多前瞻性、战略性、实操性的宝贵建议。” 九龙县委副书记扎西邓珠总结道,要把研讨结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确保每一条建议都能落地生根。
魁多镇镇长陈江蛟表示,此次研讨会是魁多镇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契机,下步工作中,要以研讨会为桥梁,推动特色茶产业实现从“产品输出”到“品牌赋能”的跃升,持续擦亮“九龙天香”区域品牌,以产业振兴之力带动百姓稳定增收。
九龙天乡原生态茶业有限公司销售人员李雪丹感言:“此次研讨会特别及时也特别实在。它不仅帮我们看清了自身的优势,也让我们明白了自己短板,更给了很多能直接落地的建议,这些都让我们心里有了方向。”
一个个“金点子”细化成“任务单”,这场研讨会为“九龙天乡”茶产业铺好了升级的台阶。让高原茶香飘得更远,让产业红利惠及更多群众,“九龙天乡”茶产业将继续以实干为“推进器”,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新答卷。
校对/马俪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