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在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交界处的金沙江上游,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峡谷深处,叶巴滩水电站首批坝段于“双节”临近之际成功浇筑至2894米设计高程,标志着我国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特高拱坝建设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国庆中秋长假前夕,随着最后一仓混凝土注入坝体,我国在建海拔最高双曲拱坝电站——华电金上叶巴滩水电站首批坝段精准浇筑至设计高程2894米,大坝主体结构施工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今年12月实现全线封顶奠定坚实基础,也标志着我国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特高拱坝建设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站在坝底仰望,217米高的双曲拱坝如弯弓般横跨金沙江峡谷。大坝共分为27个坝段,这次首批坝段浇筑到顶,意味着这座总装机容量224万千瓦的巨型水电站,正朝着2025年底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目标稳步迈进。
“这是全体建设者向国庆献上的最好礼物。”施工现场,承建方中国电建水电七局项目管理团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坝混凝土浇筑总量约263万立方米。自2022年8月启动首仓混凝土浇筑以来,建设者们已连续奋战37个月,累计完成254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达总工程量的96.6%。
叶巴滩水电站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工程、“西电东送”接续基地和西南水电基地建设的重大工程,也是金沙江上游“一库十三级”梯级开发的第七级、川藏段装机规模最大电站,所发出的清洁电能将通过大容量水光互补直流输电通道——金上至湖北±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送往华中地区消纳。工程建设面临高寒、高海拔、高坝、高边坡等世界级技术挑战,其中高海拔寒冷地区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是一大难题。
“我们成功打破了‘无坝不裂’的魔咒。”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介绍说,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全坝中热水泥混凝土施工温控技术”和“冬季浇筑保温综合蓄热法”等关键技术,配合智能浇筑、温控、灌浆等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高海拔寒冷地区大坝混凝土全年连续浇筑,且未发现一条温度裂缝。
这一技术突破在今年5月得到验证——建设过程中随机取出的长达38.10米的混凝土芯样,打破了国内外同类坝型大坝取芯纪录,创造世界新纪录。取出的芯样光滑密实,层间结合良好,成为大坝卓越施工质量的有力见证。
施工期间,项目团队还创下日浇筑6493.5立方米、月浇筑13万立方米的施工纪录,推动大坝混凝土浇筑工期提前6.4个月。这一速度的背后,是“智慧大坝”建设的全力支撑——4台30吨平移式缆机在智能系统调度下高效运转,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对建设全过程的精准管控。
据悉,电站全面建成后,联合运行时多年平均发电量将达102.0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39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7万吨。据测算,这一减排量,对守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优化国家能源结构、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均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目前,叶巴滩水电站大坝工程已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881仓,大坝施工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今年12月将实现全线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