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90多天,“十四五”将迎来圆满收官。过去5年,是四川发展历程极不平凡、殊为不易的五年,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令人振奋的发展成就。从今天起,本台推出系列报道《新思想领航四川新实践·锦绣“十四五”》,带你全景回顾9100万巴蜀儿女共同奋斗的五年历程。
这五年,四川经济总量连跨2个万亿元大关、超过6万亿元,在全国排位升至第5位、实现历史性晋位。今天,我们首先来看四川如何以披荆斩棘的韧劲,书写现代化四川成色十足的经济发展新答卷。
如果将四川地区生产总值画成一张曲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四川从1万亿到2万亿、2万亿到3万亿,分别用了4年时间;从3万亿到4万亿、4万亿到5万亿,用了3年时间;而从5万亿到6万亿,却只用了2年时间。这条曲线显示出,“十四五”以来,四川经济总量连续跨过2个万亿元大关,在全国排位升至第5位、实现历史性晋位。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教授 赵国昌:6万亿意味着什么?6万亿意味着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市场。当经济的这个总量在提高的时候,我们能够保证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一个成功了,质量和数量同步的提高,区域的协调有一定优化。
总量提升,结构优化背后,是四川六大优势产业的“提质倍增”,更是以“15+N”为代表的重点产业链持续建圈强链——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0%,培育形成了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成都市新都区,作为3C行业全国首家5G-A智慧工厂,微网优联自投产以来,累计实现产值超88亿元,平均每15分钟,这里就下线一台智能终端产品。
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部经理 杨奕东:通过各环节自动化设备的协同作业,单线日产能由原来的5000片大幅提升至3万片,增幅高达500%。公司产品已销往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
这家来自深圳的行业龙头企业,选择在成都布局生产基地,彰显了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雄厚实力和优越环境。去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增速同比增长30.3%。
如果将视线跳出成都,转向成都平原经济区里的绵阳,这里则依托中国科技城先天优势,培育壮大新型显示、机器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绵阳市涪城区,创明新能源建有全国首条宽温半固态大圆柱数字化高速产线,每分钟可下线120颗电池,每颗电池100%全检,单颗电芯全流程追溯。
绵阳创明智能电池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田秀君:构建完全基于AI(的)智能制造工厂,产线自动化率达到了100%,产品良率达到了99.5%,人工效率提升了10倍。
视线转向川南经济区。内江医药健康产业蓬勃发展,近三年产值年均增长16.8%;宜宾加快推动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四大主导产业;自贡则全力建设我国首个“中国绿色氟都”,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自贡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张松:打造“盐—氯碱化工—氟化工—精细化工/新能源材料”产业链。目前,园区共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等企业48户,总投资超300亿元。
在川东北经济区,达州坐拥天然气、锂钾两大“万亿级”资源,先后引进落地百亿级工业项目10个;广元在做强铝基新材料首位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能源化工等3个五百亿产业集群,以及建材家居等3个超百亿产业集群。
四川广元昭化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 刘元林:我们正精准招引产业链优质企业,通过强基础、补链条、优服务,全力打造500亿绿色家居产业集群。
视线转向攀西经济区,凉山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战略资源、航空航天等“五大产业链突破提升行动”;攀枝花发展钒钛新材料产业的同时,做强做优文旅康养产业,实现从“钢铁硬汉”到“阳光暖男”的转变。
攀枝花市文广旅局康养发展与产业促进科科长 马文超:每年来攀枝花康养人群近50万人次,文旅康养产业增加值连续5年超百亿元。下一步,我们将以扩大优质产品(供给)为抓手,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甘孜、阿坝擦亮旅游业金字招牌,推动农畜产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持续放大清洁能源产业“主引擎”作用。
甘孜州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兵:1至8月,能源领域完成投资132亿元,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比例约41%。预计到年底,全州清洁能源总装机将超过2500万千瓦。
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以来,成都平原经济区“压舱石”作用凸显,2024年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61.2%,较2020年提升0.1个百分点;川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川东北经济区以工业振兴为引擎,经济总量突破9000亿元;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绿色发展特色更加鲜明。五大片区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特色发展,区域协调正握指成拳,激发着全域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