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第三天,甘孜高原的秋阳正暖,国道318上车流如织,景区里笑语盈盈。从康定的情歌广场到理塘的勒通古镇,从稻城的雪山广场到海螺沟的红石滩,全州各地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实践响应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部署,用暖心服务与特色活动让“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在高原绽放光彩。
截至10月3日15时,全州共计接待游客52.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3亿元,对外开放的101个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15.4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22.69万元。目前未发生重大旅游投诉和旅游安全事故。
“先锋红”守护游客的“诗和远方”
当各地游客在这个假期涌入泸定,追寻“飞夺泸定桥”的红色记忆时,一抹抹“先锋红”也成为了假日里最温暖的风景。
“有这么个能休息、接热水的地方,太贴心了!”在泸桥镇伞岗坪房车营地,来自重庆的廖先生为便民服务站点赞。据党员志愿者董桃李介绍,服务站重点提供物资补给、信息咨询和应急协助三项服务。“服务群众无小事,看到游客的笑容,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董桃李说。
在泸定桥头,县红色文化和旅游服务中心的党员志愿者成了游客最可靠的“旅游顾问”。中心主任程鑫介绍,节日期间他们在此部署了16名党员志愿者,除了解答景区预约、路线规划等问题,还为游客提供热水。
多元法治服务护航游客之旅
当月圆的中秋遇上欢腾的国庆,美丽的得荣县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为服务保障好来往游客在辖区畅玩无忧,节假日期间,得荣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环境资源审判庭)联合瓦卡镇人民法庭,将“旅游巡回法庭”搬至瓦卡镇红军长征陈列馆门口,以“贴心”“暖心”的多元法治服务举措,全力护航广大游客在得荣的“舒心”之旅,进一步助力县域旅游经济发展。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为来往游客提供法律咨询解答、在线立案指导、就地调处矛盾纠纷等“一站式”诉讼服务,深入推行快立、快审、快结、快执的涉旅纠纷快处机制,最大限度快速、实质化解游客的“烦心事”“揪心事”,确保“无忧”畅玩得荣。工作人员还以“流动式”普法模式宣传法律知识,倡导安全、文明旅游。
从红色地标到自然景区,此次活动以节假日为契机,为游客提供了来自法院的暖心司法服务,也为辖区文旅发展注入了法治动力。
一碗酥油茶,照见高原旅途中最动人的风景
“别担心,我们会帮你们协调,绝对不会影响你们的旅行体验。”这是国庆中秋“双节”第二天,发生在甘孜州新龙县暖心的一幕。
10月2日下午2时,来自广西的游客文女士和同伴一起在去理塘县行经S314线新龙县通宵镇辖区路段时,因不熟悉路况,文女士爱人不慎撞上了牧民放养的牦牛。
由于语言不通,文女士有些慌张,不知如何与受损牧民沟通处理这场事故。“当时脑子一片空白,看着围上来的牧民,语言不通的我手都在抖。”事后回忆起那一刻,文女士仍难掩紧张。但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受损牧民没有争执,更没有指责,而是掏出手机,拨通了通宵镇政府电话,用藏语清晰地说明情况。
了解到该情况后,通宵镇党委书记王治奎和镇长呷绒巴登迅速组织协调县交警大队、通宵镇派出所、相关保险公司等多方力量,成立临时调解工作组赶往现场进行调查和调解,及时安抚游客的慌乱。
在去县交警大队处理的过程中,文女士的同伴独自在镇政府等待时,也受到了暖心的照顾。“当时天色比较暗了,气温也降了下来,想到游客可能都饿了,就提供点便餐。”镇党委书记王治奎为文女士同伴送去热乎乎的泡面和暖胃的酥油茶,暖意从胃里直抵心底。“这一碗面、一杯茶,暖的不只是胃,更是我们的心。”文女士感动地说道。
最后,在镇政府的协调下,文女士与受损牧民达成一致补偿协议,保险公司也同步完成理赔流程。临行前,文女士一行向镇政府工作人员挥手道别,并为他们献上洁白的哈达,真诚地感谢他们的帮助。
这场意外中的暖心插曲,正是甘孜州“双节”文旅服务的生动缩影。正如甘孜州文广旅局局长刘洪此前所言,“本真甘孜”的底色,藏在每一次及时的援手、每一份真诚的善意里。这个假期里,甘孜的雪山草原依旧壮美,但比风景更动人的,是流淌在高原大地上的人性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