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传媒中心主办       热线:0836-5124430       
高原小村变身记:道孚县中古村“景村融合”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10-08 22:05

数字浪潮奔涌,振兴正当其时。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从2018年起连续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先后出台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2.0,搭建起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四梁八柱。如今的甘孜高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变革,数字基因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动能。10月10日至11日,甘孜州“乡村振兴·数字赋能”现场会即将召开。


值此之际,甘孜州传媒中心特别聚焦全州3个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推出会前系列报道。这些村庄,用实践告诉我们:当传统农牧区遇上现代科技,当古老村落拥抱数字变革,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数字如何让产业更智慧、让乡村更宜居、让农牧民更富裕?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道孚县中古村是如何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的?


位于川西高原的道孚县八美镇中古村,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紧邻国道317线。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人均年收入仅3000元的深度贫困村;如今,借助墨石公园景区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古村通过景村融合模式实现了惊人蜕变。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1.6万元,七年增长超5倍,人均分红增长170倍,从外出务工到家门口当股东,中古村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从外出务工到家门口就业高原小村的幸福转身


晨曦微露,阳光洒在川西高原的雪峰与草甸上,中古村村民巴桑牵着家中的马,行走在崭新的柏油路上。不过十来分钟,她便抵达墨石公园景区。这里不仅是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热点,更是她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梦想之地。


作为村集体马帮的一员,巴桑告别了远赴他乡打工的日子。以前在外地一个月只能挣两三千元,如今回到家门口工作,旺季月收入能达到八九千元。巴桑笑着说,收入可观,还能照顾家庭,生活越来越好了。


巴桑的经历是中古村众多村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因景村融合发展模式,从外出务工转变为稳定就业、共享红利。这一转变得益于该村创新的资源+资产+资金产业发展机制,实现了产业与农户的深度融合。


从单一牧业到多元产业——景村融合的致富密码


过去,由于资源匮乏、产业单一,中古村村民多以放牧为生,大量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转机出现在2017年,八美墨石公园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正式对外开放,为村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随着景区知名度提升,周边业态日益丰富。景区门口,一排排低租金摊位依次排开,村民们忙碌地接待着八方游客。烧烤摊、特产店、手工艺品店……这些由村民自主经营的小生意,成为增收的重要渠道。景区保留的传统马帮体验项目,让游客在领略地质奇观的同时,也能感受康巴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


我原本没有其他手艺,但在景区摆摊烤烧烤,旺季时经常忙不过来。商铺老板麦朵措吉表示,七八月份游客最多的时候,生意特别好。


客流的持续增长带动了周边村民兴办民宿、发展餐饮,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据中古村第一书记陈立介绍,2024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接近200万元,其中墨石公园门票收益达162.58万元。集体房屋出租、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分红、黄花种植、农机租赁、光伏电站等多元经营,共同构筑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稳定器


资源变资产未来新蓝图可持续发展筑牢振兴路


在推进产业振兴的同时,中古村高度重视集体经济发展的规范与公平。村里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由村党支部书记其米公布担任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并设立成员大会和监事会,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严格的财务制度和定期的法律法规学习,实现了阳光运作、民主管理。


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的生动实践,让中古村人体会到了产业美生活美的双重获得感。如今,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已跃升为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绘就出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振兴图景。


对于未来,巴桑有着更多期待。她希望学习特色讲解,让马帮服务不只是骑马,还能向游客介绍当地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当地人的热情


从偏远贫困村蜕变为文旅融合发展标杆,中古村的实践印证了:以特色旅游激活乡村资源,以集体经济筑牢增收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防返贫的有效路径。高原小村的股东们,正用奋斗书写着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对驻村第一书记陈立而言,新的发展规划已经明晰——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巩固产业发展势头,鼓励群众拓宽增收渠道,打造高原优质民宿……中古村的振兴之路,正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延伸。


全媒体记者/罗文婕 道孚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卢雪英
责编/卢雪英
校对/马俪伲
审核/白马
监制/谭荣皓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0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