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传媒中心主办       热线:0836-5124430       
四川视点丨科技赋能文旅融合新实践 红色泸定如何推动文旅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5-10-23 14:50
金秋时节,泸定桥上游人如织。这座因红军飞夺泸定桥而闻名遐迩的县城,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2025年上半年,泸定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旅成绩单:接待游客271.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05%和9.02%。数字背后,是这座红色名城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红色IP持续焕发新活力
“太震撼了!仿佛亲身经历了那场战役。”在创新打造的“飞夺泸定桥·渡河纪全感互动空间”项目体验后的游客纷纷表示。这种“沉浸式参与历史”的创新形式,打破传统红色教育边界,让革命故事更加生动可感。有游客感慨“身临其境,仿佛真的触摸到了那段滚烫的历史”,更有亲子家庭表示“孩子主动问起红军故事,这比课本生动一百倍”。这个以V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的项目,自6月运营以来就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作为泸定县“红色铸县”战略的关键项目,“渡河纪”与当地现有文旅资源形成互补联动,丰富了泸定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作为国内首个以飞夺泸定桥历史事件为主题的红色科技文旅综合体,这一项目区别于普通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其采用元宇宙虚拟现实和全感知交互等前沿技术手段,突出视觉、温度、嗅觉等体感,构建多维度全感互动体验,将体验者“身临其境”带入红色历史场景。
泸定桥景区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2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1.5%。更令人欣喜的是,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创新。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通过725场团队接待、80余场义务讲解,让革命故事更加生动可感。投资3000余万元提升打造的《飞夺泸定桥》舞台剧,已累计演出超1650场,成为川西红色文旅的一张名片。
文旅融合激发产业新动能
在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泸定县累计投入11.61亿元,打造“一园一带三区”空间布局。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桥分院累计培训学员5万余人次,红色研学产业蓬勃发展;杵坭樱桃谷、化林坪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实现“红绿”融合发展的创新突破。
更值得一提的是,泸定县在文旅项目建设上展现出前瞻性。全县谋划“十五五”项目33个,估算投资31.66亿元。这些项目不仅包括红色旅游提升工程,还涵盖民宿规范化建设、文物修复保护等多个领域,为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全域旅游格局加速形成
今年国庆假期,泸定县接待游客61.65万人次,旅游收入6.78亿元。数据的背后,是全域旅游格局的加速形成。除了红色地标泸定桥,牛背山景区以云海星辰吸引摄影爱好者,接待游客6793人次;海子山居等免费开放的A级景区吸引游客1.21万人次,乡村旅游展现强劲势头。
在德威镇古鲁海花海乐园,105亩花海与雪山相映成趣,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项目创新推行“联农带农”模式,海子村村集体可获得门票总收入20%的分红,2024年零散用工支出超过60万元,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
文化惠民提升幸福指数
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泸定县的文化惠民工程也让当地群众受益匪浅。“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持续落实,文化馆“格桑花开”送文艺到基层活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图书馆服务读者1.8万余人次。应急广播体系覆盖率达96%,成为传播政策、服务民生的重要平台。
泸定凉粉亮相国际非遗节,全县认定非遗项目19个,开展非遗“六进”活动6场,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软硬兼修优化旅游体验
国庆假期,全县设置10处旅游服务点,80名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咨询、开水、救助等服务,处理投诉4件,办结率100%。
多部门联动保障机制成效显著。文旅、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发力,开展市场检查33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6处,为游客营造了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
站在新的起点上,泸定这座红色名城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红色铸县”战略的持续实施,泸定县有望成为更具影响力的沉浸式红色旅游目的地,为全省文旅产业发展贡献更多“泸定经验”。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0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