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传媒中心主办       热线:0836-5124430       
人民网丨四川巴塘:我们的精神“原乡”如此丰盈
2025-11-18 09:32
人们汇聚在广场上跳舞。巴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掠过弦胡的琴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塘弦子”传承人高绒已在他洒扫庭除的小院里,不自觉地踏起了熟悉的舞步。对他而言,这并非登台表演,而是如同呼吸一般自然的日常。

“每天7点30分准时开始跳广场舞。”高绒一边整理藏装,一边介绍到,“现在我们不再使用音响播放音乐,而是用弦胡自己拉,目前有2、30个弦胡手。”傍晚时分,巴塘县中山广场上,伴随着今年新创编的第四部巴塘弦子广场舞的悠扬旋律,上百名群众自发地汇聚于此。

“周末穿上我们最美的衣服来跳弦子,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正在领舞的群众让珠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一幕,是巴塘县“精神富足”最直观、最动人的注脚。弦子不再是遥远的非遗,而是融入老百姓柴米油盐的活态文化,构成了这座城市最澎湃的脉搏。

与此同时,在巴塘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点“浙里学堂”里,又是另一番静谧而温暖的景象。书架旁,孩子们正津津有味地翻阅着绘本;书桌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志玛曲措正在为2名小学生免费辅导功课。

“我是巴塘养大的孩子,假期回来,能用所学反哺家乡,感觉特别有意义。”志玛曲措表示。一名叫格桑梅朵的小学生兴奋地展示着她的读书笔记:“这里比在家看电视好玩多了!志愿者哥哥姐姐会带我们做很多有趣的活动,我不仅交到了很多新朋友,还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这里有巴塘藏戏和巴塘弦子2个国家级非遗,象征着军民一家亲的‘团结包子’,还有红军叔叔们留下的足迹......”

巴塘的精彩,深植于脚下这片被热血浇灌过的土地,绿水青山处处是“精神课堂”。县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尖安拉姆介绍道,“藏巴拉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海拔最高垭口,红军小学、红军树、红军山。这些都不是冰冷的名字,而是活生生的教科书。”

坐落于红军桥旁的甲英镇黄新廷红军小学随处可见红色印记,“重走红军路”“红色六一”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日常生活。在每年清明节,巴塘县的干部职工、学校师生都会前往烈士陵园扫墓,缅怀为巴塘解放和建设牺牲的革命先烈。

学生们参加红色教育活动。巴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巴塘县的生动实践,正是对国家“乡村文化振兴”与“文化自信”战略的深刻诠释与鲜活注脚。在巴塘,精彩生活并非向外寻求短暂的刺激,而是向内发掘文化的根脉,向上承接红色的基因,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起舞、读书、铭记、前行。(杨丹)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0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