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格县的一间工作室里,数位工匠正埋头敲敲打打,手造着一件件青铜器品。过不了几天,这些在雪山深处打造的器具,就将循着互联网发来的订单去往世界各地。而将这古老手艺与新世态串起来的人,是一位名叫达瓦卓玛的藏族姑娘。
出国留过学的藏族姑娘有很多,但在藏地普通农牧民家中土生土长,二十多岁才接触英语出国留学,并在毕业那天作为模范学生代表,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做毕业演讲的藏族女孩,凤毛麟角。
壹
天赐德格
传承、热忱、守艺
雪山深处,甘孜德格境内,深藏着一个藏族传统手工艺文化形态保存最完整的地区——麦宿。
这是一处很小的高原村落,生长在这里的人,从小就与手工艺为伴,他们隐居深山,一针一笔一凿一锤,世世代代付诸心血,造就了几乎每家每户都是手艺人的场面,唐卡、绘画、木雕、泥塑、陶器、铜铸......十余项技艺皆完整留存并延续至今。
△ 德格是康巴藏区的文化发祥地,麦宿又是德格有名的“手工艺之乡”,当地6000多个人当中,2000多个人都是手艺人,皆因汇聚藏族艺术而闻名。
村子里整日都响荡着各类敲打声,达瓦卓玛自小就听着这些敲打声长大,他的父亲夏乐尼玛是钦乐铜铸第6代传承人,大舅公是麦宿手工艺近代的第一代老师扎西多吉,外公则是宗萨藏医院院长、宗萨寺寺管会退休主任——洛热彭措。
△ 达瓦卓玛的父亲夏乐尼玛是钦乐铜铸第6代传承人。
有人说外公洛热彭措精通佛学、医学、木工、绘画、泥塑、雕像、建筑、会计、天文、科学、诗歌、管理、裁缝......他却说自己每样都懂一点点,每样都不精通;有人说外公洛热彭措是全麦宿地区最好的人,他却说自己做了不少事,但无意中也做过错事。
作为一名藏医,外公洛热彭措负责的藏医院在当地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宗萨寺寺管会退休主任,他主持重建宗萨寺,全程一人规划、一人监工、一人指挥,后来宗萨佛学院在藏佛学界相当于大学里的北大清华,其中的23个毕业生甚至创办了23个佛学院。
而除却医疗与宗教的贡献,当年外公洛热彭措和大舅公扎西多吉还一起恢复并发扬了麦宿的手工艺文化,传授麦宿百姓手工艺生计,帮助他们就业,甚至以一己之力终结了麦宿地区的狩猎与烟酒赌博行为。
那个时候,他们分文不取教授徒弟技艺,还提供基本的食物和住宿,甚至还会倒贴徒弟工钱。而收徒的唯一要求,就是戒掉打猎、抽烟、打架、喝酒、赌博、以及破坏环境。如果能做到这些,他们则尽所能地传授技艺,随着时间的逝去,当年那些原则不仅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延续了下来,甚至还造就了整座麦宿地区都没有一处地方售卖烟酒的境况。
△ 麦宿地区共有11种不同的手工艺。其中包括:铜铸、陶器、金银制作、编制、木雕、唐卡、彩绘等工艺。而铜铸作为这些手艺当中的佼佼者,名扬国内外艺术界。
等到了达瓦卓玛这一辈,就如同她自己所说:“我总是取笑自己不擅长牦牛畜牧与藏族传统艺术,这也是父母亲为何会同意放任我勇闯天涯,去追寻世界上任何角落的原因。”
贰
指尖麦宿
过去、现在、未来
德格青铜器物是一部被镌刻在金属上的文明史和艺术史,它们代表着德格人的文化、信仰和传承。
小的时候,阿爸就曾对达瓦卓玛和弟弟达瓦扎巴说:“家里只有你们姐弟俩,需要留下一个人学习制作佛像,另一个人到外面上学。”弟弟达瓦扎巴从小安静腼腆,并表现出极强的绘画天赋,自然而然地接过了父亲夏乐尼玛的衣钵,成为了麦宿第七代青铜工艺传人。
△ 鎏金铜技术是在传统铸铜工艺结合现代工艺技术共同研发而成,共有白红黄黑色等不同的青铜原材料制成,针对不同的青铜而有不一样的材料配方,在全藏区是屈指可数的独门技术,也是中国近乎失传的一种古法工艺。
弟弟达瓦扎巴和所有麦宿匠人们一样,目标并不是作品数量,而是每件作品的质量。
“现在也有很多那种机器做的,但我们的话,还是坚持手工,必须要做好,就不要考虑那个时间。”而现在,达瓦扎巴自学绘图,PS设计,将古派手艺与现代审美融合的相当之好。
与弟弟性格截然相反,卓玛从小像个男孩子,贪玩好动,对外面更大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从小达瓦卓玛就觉得自己应该为家乡的传统手艺做点什么,而出国留学则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
2017年,达瓦卓玛从美国贝佩丝大学毕业,副校长亲自给她颁发了理工管理学院的年度学院奖,作为模范学生代表,她落落大方的畅谈着理想,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做了一次完美的毕业演讲。
“......作为一名牦牛牧民者,我在喜马拉雅山脉里成长,我的阿爸阿妈从没上过学,我也从来没想过可以接受任何教育,但是我有个伟大的梦想、强烈的热忱、以及承担所有风险的意愿来学习任何,我需要带给藏地乡亲父老所需要改变的知识。”
△ 和精于铸铜技艺的弟弟有所不同,达瓦卓玛的艺术天赋更多地表现在她对于影像和叙事的敏锐上,几年下来,她制作了十几部纪录片来讲述那些藏族手艺人的故事。
在达瓦卓玛的眼里,麦宿,就是一个乌托邦。它是一个非常朴素非常平凡的地方,但在它的平凡当中,也有大不凡。她当年出国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回到麦宿,这个梦想从未改变。
如今,每天晚上,达瓦卓玛都会打理自己的公众号、上网更新微博、回复邮件。虽然身在雪山高原上的藏族村落,但达瓦卓玛和弟弟都十分清楚自己要做的正是在守住传统的同时,拥抱这日新月异的新世界。
在坚守中创新,不仅能够让古老的技艺得以传承,更能够让家乡老百姓改善生活。所以达瓦卓玛更想在这片土地做一个有贡献的“守艺人”而非“手艺人”,这是一条极其漫长的路。
达瓦卓玛和弟弟达瓦扎巴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就像是一场修行,虽然路途漫漫,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力量与勃勃生机,将来总会在这片土地上延绵不绝,生生不息。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指尖麦宿,造物人间。
后记:
麦宿一点都不缺手艺人,
缺的是懂商业方面的人,
但幸好像达瓦卓玛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他们都精于现代事物与传统手艺,
且愿意回到家乡。
现如今,已有无数位手工艺人,
参与到了企业的订单生产中,
旅游、文创等等产品应有尽有,
遍及海内外。
由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出品
二更西南公司承制的
原创非遗系列人文纪录片:
《造物人间》艺甘孜系列
第一季7集
每周两期
在二更全网平台和更成都微信平台
准时更新
造化自开物,匠意堪天工
敬请期待
原创:造物人间
编辑: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