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传媒中心主办       热线:0836-5124430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洛绒桑批:一人一马一世界
2021-06-06 12:11

开栏语

为进一步掀起迎接建党100周年的宣传舆论高潮,甘孜州2021年“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媒体大型采访活动于5月20日正式拉开帷幕。用百姓视角讲述百姓故事,用历史眼光洞察微观变化,全方位深度宣传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州各族群众生活的新变化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



“05,来,给你喜欢的胡萝卜。”每天清晨,在理塘县“八一赛马场”的马厩内,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会为这里的每一匹马儿整理鬃毛,还要说上几句悄悄话。
他叫洛绒桑批,是理塘县马术协会的第二任会长,因为舅舅是协会的第一任会长,所以他总是打趣的说自己是家族里的第二个“弼马温


理塘县赛马文化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但真正使其成为节日的,却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而后,又因有传承千年、藏区首屈一指的“八一赛马节”而响誉四方,获得了“中国藏族赛马文化之乡”的美誉,这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理塘人的共同努力。

八·一赛马的由来

在理塘牧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匹马,许多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从小就能骑着马儿在草原上驰骋,这为理塘的赛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是赛马在理塘长盛不衰的原因。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每年的藏历六月初三,理塘县长青春科尔寺(理塘寺)会按照延续数百年的习俗举办转山会。首先,人们会骑着自己的马儿围着寺庙后面的山头转山,祭奠山神,然后,一路奔到城边的赛马场。此时此刻的毛垭大草原,草肥马壮,人们会选择在这一天让各自的马一决高下。


洛绒桑批的爸爸便是赛马中的一员,但他觉得一天时间不够尽兴,便私下组织村民在高城乡泽马村进行比赛,起初只是以娱乐的方式进行,也没有形成规模。后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重视,于是赛场从村子搬到了乡上。


“1964年,在‘八•一’建军节当天,理塘县有两支部队在组织联欢活动,我爸爸就跑去部队,询问可不可以让村里人都爱的赛马也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去。”洛绒桑批告诉记者,爸爸建议让军民一起举行赛马的想法得到了部队上的支持。


此后,唱歌、跳舞、赛马、耍坝子,成为群众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并赋予了新的内容。1969年“八•一”建军节,以民兵、青年为主体的赛马会举行,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念日,活动内容除比赛马的速度、进行马技表演外,同时也开展军体文艺活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县委的领导下,理塘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及拥军爱民活动,使持续多年的“八•一”赛马会有了新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的不断改善,理塘“八•一”赛马会成为了一项国际性赛马旅游盛会。



赛马:我爱到了骨子里


看着骑手们在狂奔的马背上表演倒挂金钩、俯身拾哈达、骑射等许多高难度动作,体会万马奔腾的恢宏气势,洛绒桑批从小便把参加赛马比赛刻进了骨子里。



“2008年,赛马节停赛,我等了两年也没有复赛得意思,坐不住了,2010年,我开始筹划私人的马术比赛,自己出钱搞赛马活动。”停赛让一颗炽热的心,得不到安放。这十年期间,恰是全县维稳的关键时期,想要举办赛马活动,政策是绝不允许的,洛绒桑批和朋友们不得不以个人的名义偷偷的在乡下进行。


2013年,原计划在无量河附近举办的赛事,因为来的人太多超过预期,不得不寻找新的场地,整个过程洛绒桑批说尽了好话,最终写了安全承诺书后才借到了场地,搞了比赛。“如果没有了赛马,康巴汉子就没了精气神,我不想放弃,更是不能放弃,必须要把理塘的赛马文化发扬出去,这是一件功利千秋的事情。”




2017年,县委领导找到了他,希望他可以继续把理塘的赛马文化搞起来,并接替舅舅的位置,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说,赛马不仅仅是一种赛事,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还能带动一个地区旅游和经济的发展。




此后的几年,为了更深底挖掘赛马文化,他辗转前往了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寻找适合理塘的良种,培育混血马。“我一辈子和马打交道,一辈子和马接触,骑马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但是现代交通工具逐渐将马取代,我们已经丢过一段时间了,必须要好好重新拾起来。”并于2018年,组建了一只20余人的团队,进一步研究赛马文化。



以马会友的情谊

6月4日,记者偶然间遇到了前来理塘考察“2021理塘国际赛马节”事宜的第三届中国马业协会理事杨志学一行,杨志学告诉记者,“桑批会长带头坚持搞赛马活动,赛马能够为理塘带来很多商机,如提供吃、住和购物,在这里住上半个月,对于理塘的经济发展,将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记者了解到,在洛绒桑批这几年大力的推动下,理塘从去年开始举办重要赛事,现在基本已经搭建好了赛马的平台。同时,他还给全国各地的马友发出了邀请函,希望大家都能来理塘交流感想。


2006年,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镇要举办赛马节,时任德钦县马术协会会长的崔建国找到了洛绒桑批,并找他买了16匹品种优良的赛马,随后洛绒桑批又送了崔建国4匹种马。“云南本土几乎没有赛马,我跟老崔讲,这是一个好的机会,一定要好好珍惜,我们对赛马痴迷到可以卖房、卖车来搞好赛马的程度。”


来自理塘县各姆乡21岁的伍金尼玛是洛绒桑批最骄傲的骑手,17岁便跟着他参加赛马比赛,光是冠军奖牌就摘得了60余枚。“会长太喜欢马了,我从小就会骑马,也还算厉害,会长找到我承诺给我发工资参加比赛,让我的骑马技术在他这里发光。”桑批会长不但请来专业人士指导伍金尼玛骑马,还每个月给他发3000-5000的工资,承诺伍金尼玛拿名次后,给予15%的提成。



洛绒桑批爱马更惜人才,曾有人出价15—20万购买青龙,他没舍得,也不后悔将青龙送给了丁真,“我想着丁真带火了理塘,为理塘作出贡献,丁真的梦想是当赛马王子,希望青龙能带他圆梦。”


据了解,6月19日,丁真有极大的可能会骑着青龙参加6.20赛事前的马术巡游活动。

从娃娃抓起 让孩子重回马背


“今天是初一娃娃的课程,今天可以尝试教大家一些在马背上的表演动作了,你们怎么看?”6月4日下午4点,洛绒桑批早早的便在赛马场上等候孩子们的到来。


你一言,我一语……孩子们的到来,让空旷的赛马场有了生气,洛绒桑批被孩子们团团围住笑得合不拢嘴。



为让青少年重返马背,深入传承和开发马术文化,理塘县将马术教学纳入中小学生体质素质教育范畴,“八一赛马场”也成了理塘县青少年马术文化的教育基地,为城区四五年级和七八年级开设特色体育课程。


洛绒桑批认为,将体育课搬进了赛马场,马术课“进校园”在全州乃至全省尚属先例,是理塘县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重要举措之一,孩子们对马术学习兴趣浓厚,相信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将为传承马术文化、助力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今年开始,我们将持续开展马术特色体育课,让学生们走进赛马场,重回马背上,继承红色基因,传承民族文化,这是我们的初衷和目的。”洛绒桑批谈到。


据了解,上骑马课,学生们不用支付任何费用,每天下午两点老师组织学生们前往赛马场上课,期间往返有专用公交车接送,安排10名教练按照教学计划分组开展教学工作,班主任及体育教育跟班保证学生安全。


“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把马术课分为3个阶段,包括学习马术理论知识,将理论实践相结合,骑马和赛马。”洛绒桑批告诉记者。


学生丹增多吉感叹到,“我之所以喜欢骑马,是因为我的父亲从小就教我学骑马,也是从六七岁开始我每天都在学骑马。现在,我平时是在学校里面读书,没有时间骑马了,现在每周又能骑马了,很开心。”




记者:谭荣皓 丁瑶 洛绒尼玛 尼玛 边田曦

编辑:洛绒尼玛

责编:青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0
评论(0)
收藏
最  新  内  容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