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进一步掀起迎接建党100周年的宣传舆论高潮,甘孜州2021年“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媒体大型采访活动于5月20日正式拉开帷幕。用百姓视角讲述百姓故事,用历史眼光洞察微观变化,全方位深度宣传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州各族群众生活的新变化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
在得荣县,一个金沙江畔的小镇鲜花盛开,生机盎然,在初夏的时节显得格外美丽,这里就是瓦卡。
千百年前,驮队马帮从这里跨过金沙江,沿茶马古道继续前行;
85年前,红军从这里走过红军桥,继续长征路;
今天,瓦卡群众行走在春风里,意气风发的创造着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瓦卡,藏语意为“渡口”。这里有滇藏茶马古道四川境内的唯一一段,大约有12公里。金沙江瓦卡江段地势平坦,流速缓慢,因此是非常的适合摆渡过江,也成为了马帮驼队跨越金沙江最为理想的渡口,因此这里素有“茶马古道第一渡”的美誉。其实,瓦卡不仅仅是拥有千年古渡的历史文化,还拥有非常深厚的红色文化。
“以前这里是一个木板桥,当年红军从这里经过,所以后来老百姓纪念这段历史,称为红军桥。”行走在晃晃悠悠的木板桥上,瓦卡镇瓦卡村党支部书记拥忠次仁绍说,自己从小听着红军桥的故事长大。
1936年5月,红二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等同志率领下,长征抵达中甸县(现云南香格里拉县)略作休整,随后渡过岗曲河向得荣县进发。这座桥正是当时他们过河时的伸臂木桥。渡河入川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红二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等首长的率领下,翻过扎纳亚山口时,由于当地上层僧人听信谗言,召集得荣县的阿村群则等人据险伏击红军,汤福林、肖学志等同志在战斗中光荣牺牲。后为了纪念红军渡过岗曲河以及扎纳亚山口的胜利,称渡河的木桥名为“红军桥”。
“我的家乡就在山那面,现在叫子庚三队。小的时候,家里的长辈们经常给我们讲,当时红军来到我们村里时,因为有很多的谣传,说红军是狼,红军会吃人、会吸血等等。所以,听说红军来了,村里的人几乎跑光了。只有一个老头,因为腿脚不便,没有办法走,所以留在家里。他说当时自己很害怕,但是红军进村后并没有伤害他,反而照顾他,帮他做这样那样的。他感觉红军很好,就把自己藏起来的粮食,拿出来给红军。但是红军没有要,一定要给老人钱,红军对老人说,收下这钱,他们才会要这粮食。”拥忠次仁说自己小时候还看到村里的墙上写着“红军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85年过去了,如今的瓦卡人民不仅早已得解放,更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变,过上了幸福生活。
带着我们行走在瓦卡鲜花盛开的公路上,拥忠次仁感慨地给我们介绍起瓦卡的一次又一次的巨变。“你现在看到这一大片,以前其实是乱石滩。因为缺水严重,没有人在这里安家。七几年的时候,才从山上零星的搬了几户人家下来。"
1984年,瓦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开始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成为四川省民族地区第一个生态移民开发示范区。然而2013年,瓦卡遭遇地震。震后,得荣县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座如今我们眼前所见的新瓦卡拔地而起。沿金沙江而建的瓦卡小镇,一纵三横的道路布局。宽敞整齐的街道、富有特色的建筑、生机盎然的绿化美化,让人心生美好,走到这里就想停下脚步。
放眼小镇上鳞次栉比的小楼,拥忠次仁感慨地说:“现在的瓦卡和以前相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油路通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家家户户也都住上了小别墅,沿路都安装了路灯,幼儿园、小学有了,村里还有了自己的活动室,如今的生活太幸福了。”拥忠次仁说,下一步,瓦卡村在继续发展好葡萄等特色种植业外,还希望借助目前村里已经完成好的基础建设,利用特殊的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业,将继续传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相信未来的瓦卡更美丽更和谐,瓦卡群众的生活更幸福。
站在瓦卡,隔江相望,对岸便是云南省德钦县奔子栏镇。瓦卡镇与云南的香格里拉市及德钦县山水相连,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是稻城亚丁旅游环线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交通要道。这里距离梅里雪山不到100公里,处于几个核心景区的中心地带,每天路过瓦卡的游客也不少,因此,在镇上可以看到许多的酒店和民宿。
路过这样一座花园小院,让人忍不住便要往里走,在院子里坐下歇一歇。这是一家民宿,取名“阿村·云墅”,满满的诗意。
“喂,你好,阿村云墅。”
“是的是的。是这周吗?”
“大概要几间呢?”
“好的,好的。”
上午,又接到了一个预定房间的电话,老板洛绒益西说,预计这周末,房间又将住满。去年初,在原有12个房间的基础上,自己又扩建了6个房间,还新建了一个游泳池。因为民宿的环境好,服务很热情,很贴心,加上餐饮宣用的食材都是自家地里种的,村里大家养的,客人们都很满意。这不仅没有因房间增加而闲置,生意还越来越好了。“这边的游客主要来源是广东、成都、北京、上海的,也有一些外国游客。他们大都是去梅里雪山、去巴拉格宗、香格里拉或者稻城亚丁的,这里是必经之路,而且这里海拔低,很多游客喜欢在这里住。”
洛绒益西一家过去住在高山上,一家人种种地,养点牛,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饿不死,但却也并不富裕。2013年的地震,让家里的房屋受损严重。在党委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全村人全部搬迁到了瓦卡镇所在地瓦卡村重建。在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帮助下,一家人凑了些钱,修建了这幢藏式楼房,并慢慢着手尝试着开了这家民宿。
曲径通幽的屋前小院、独具匠心的屋内装饰、藏族风情浓郁的接待,来到这里的客人都满满的喜欢,非常满意。如今洛绒益西一家4口人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酒店的经营中,生意也越来越好。洛绒益西:“瓦卡的建设一年比一年好,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绿化美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变化,而且政府对发展的关心。说实话,真的是越来越好。未来希望瓦卡会越来越好,更多的人来这里旅游,我们当地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近年来,瓦卡镇提出:“舞起来,动起来,风情瓦卡等你来”的口号。“舞起来”是指充分体现得荣“情舞故乡”的风采,“动起来”指大家齐动手建设新瓦卡,“风情瓦卡”指的是着眼旅游开发,着力打造瓦卡藏乡田园风情小镇。
行走在瓦卡街面上,可以感受到干净整洁带来的赏心悦目,而且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是种花种菜,非常的漂亮,你随意走进一家小院,都能吃到院里树上的水果,喝到一碗清茶。大家见面,不管是否认识都是笑容满面,亲切招呼,如此悠然自得的生活让人看了心生羡慕。
村民扎西吉村一边忙着手里的石刻活儿,一边说:“现在大家的生活很好了,在过去的生活中翻了翻。现在只要你够努力,都会过上想要的生活。所以,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奋斗,实现小康生活。”
这几天,镇里正在组织美容美发技能培训,刚刚下课回家的娜姆说:“自己本来就很喜欢这门技能,政府还专门将老师请到家门口来为我们免费培训,真的是太幸福了。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太幸福太幸福。只要自己好好努力,一定会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近年来,瓦卡镇依托香格里拉旅游线这一优势,进一步打造瓦卡4A级藏乡田园精品旅游风情小镇,积极引导“乡村酒店”示范户建设,倾力打造藏乡田园风情小镇。同时,逐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葡萄产业的科技、资金投入,同时推广种植丑柑、树椒、西瓜、花椒等,不断促进农业种植结构合理化,促进经济繁荣发展。
# 记者手记 #
在瓦卡,我们感受到了村民们的勤劳,早上七点,田地里早已有村民在劳作;我们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在路上,我们碰到每一个村民,都会热情的问个好或者送来微笑;我们感受到了满满的感恩,在交流中,村民们都会感叹党的政策好,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站在金沙江边,看江水缓缓流过,脑海里浮现出茶马古道上这第一渡口的繁华景象;行走在晃晃悠悠的红军桥上,枪林弹雨中,红军英勇前进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行走在鲜花盛开的瓦卡,看当地群众的幸福生活,我们感受到了满满的生机与活力。我们相信这座风情小镇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将带着初心继续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记者 谭荣皓 段尚银 流云
编辑 流云
责任编辑 宋雪华